鄭州鞋城將分批改造
因“臟亂差”而虛弱多年的鄭州鞋城已決定改頭換面。
8月14日上午,商報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個約10畝大的地塊,地面建筑已近于拆光,深6米的地基正在開挖中。一側的施工示意圖上標著這里將豎起一座“現代鞋業廣場”。
【最新進展】其中一個開發商率先“升級”
“今年初,區里決定對鞋城進行分梯次、分批次改造,‘現代鞋業廣場’是鞋城的第一個升級改造項目。”鄭州市二七區商務局副局長王磊強說。
資料顯示,“現代鞋業廣場”分地下2層、地上15層,預計明年底完工,建成后將集商業、居住、商務、會務為一體。
如此一來,較之往年同地塊的棚戶、簡易房,將不可同日而語,曾經廣為詬病的臟亂差將消失不見,消防問題也能解決。更大的變化在于,未升級改造前,這里能容納100個商戶,而升級改造后,就增加了5倍以上。
“現代鞋業廣場”的產權和開發方均為河南長金置業有限公司,8月14日下午,該公司總經理賈宏吉說,此次升級改造計劃投資上億元。按照市、區兩級政府的規劃,“也是出于市場需要”,長金置業公司將“現代鞋業廣場”定位為中高檔批發零售商場。
“鞋城是個老牌子,10個鄭州人8個知道,但其中的5個不會到鞋城購物,就是因為臟亂差,環境不好。”賈宏吉說。對升級改造后的前景,他相當樂觀,支持他樂觀的原因是,“登記意向的客戶很多”。
賈宏吉說,現在他們是單兵突進,但隨著“現代鞋業廣場”的開建,其他的開發商應該很快就會跟進,因為鄭州鞋城積弊已深,不得不升級了。
就此,鞋城最大的開發商——鄭州市輻照中心總經理何建中表示,他們已將升級改造列入計劃。
【市場積弊】各方割據導致市場沒落
其實,對鞋城的升級改造,不管是政府、開發商還是商戶,要求和期待已久。
鄭州鞋城的前身為沙發材料批發零售市場,于1992年由鄭州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改建而成。之后,隨著鄭州市中原路、花園路等三大集貿市場的拆遷,陸續有88家鞋子經銷商搬遷過來。而發展到1994年,入駐的鞋子商戶越來越多,沙發材料徹底從市場消失。
1994年3月18日,鑒于已成專業市場,“鄭州鞋城”正式掛牌。而因看好商機,鄭州市輻照中心、鐵路建華印刷廠等開發商先后在鞋城的周圍開建商鋪。
至1996年,鄭州鞋城已經發展到了占地百十畝、商戶近千家的規模,商鋪面積4.2萬平方米,年銷售額高達20億元,每年為國家上交的稅費達2000萬元。
“那個時候鞋城非常火爆,不是一間房子一個商戶嗎?那時候一間房子至少被分給了兩家商戶,輝煌得厲害!房租也逐漸達到了月平均7000元的水平,出現了很多二房東、三房東,商賈云集,在全國都叫響了。”商戶趙先生回憶說。
但至此,鞋城也形成了5家產權單位、6家經營單位分治的格局。正是因為分治,才使得鞋城的消防、治安、衛生問題一直嚴重。尤其是1996年到2000年間,黑惡勢力欺行霸市,2000年時,黑惡勢力得到鏟除,但鞋城并未就此繁榮。
上述的趙姓商戶說,鞋城一直是敞篷式攤位,“一刮風下雨,就得歇業”,而整個市場道路狹窄,典型的臟亂差,尤其是消防問題一直難以整改到位,致使商戶不斷流失。
而由于產權方、開發商的各自為政、管理混亂,鞋城的競爭能力和發展后勁都明顯不足,曾經的全國第一大鞋業批零市場,正在被不斷超越。
【分批升級】一個鞋城依然五方割據
其實,并非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8月14日上午,原任鞋城產權單位鄭州市二七區貿二公司總經理張秀文女士向商報記者坦陳,其實幾家產權單位早就知道“不升級改造,市場就不能做大做強;產權方、開發商不聯合,就不能謀求更大發展”的道理。
張秀文說,早在2000年,鞋城5家產權方就研究如何聯合了,當時還組建了鄭州鞋城發展有限公司,制定章程,決定對市場進行統一管理,“但沒幾天就解散了,原因是新成立的公司根本管不住財權,形同虛設。”
2004年初,鄭州市二七區福華街街道辦事處協調各業主單位,聘請規劃設計專家,對鞋城再次進行論證,確定“對老市場進行改造升級”,其中提到應該“整齊劃一,統一管理”。當時,各方躍躍欲試,最后還是不了了之。
2007年初,二七區政府以區長帶隊,專就鞋城的“統一開發、統一管理”進行調研,仍提出了“整體”的概念,稱可以以“股份式進駐、股份式受益”進行開發,并提出了“連廊式”商場運作,但也沒有成功。
之后,二七區成立了“二七區商貿業發展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區商務局,對鞋城的升級改造也確定為“分梯次、分批次”開發,不再提“整齊劃一”。
那么,鞋城的整體開發如此被看好,何以難以握掌成拳呢?
“關鍵是產權方多,合同、債務等,非常復雜,難以協調。”王磊強說。
另外,這5個產權方,其中兩個是集體企業,兩個是國有企業,而產權方鐵路印刷廠的產權則屬于鐵路,更難協調。
眼下,隨著“現代鞋業廣場”的開建,也就意味著,政府、開發商乃至商戶多年強調和希望鞋城出現的“整齊劃一”升級改造格局,已成流水落花,分治的各自為戰格局依然。
“我不敢說將來能不能做到起碼的‘連廊’,但分治已是必然。”賈宏吉說。
【商戶預測】“我對鞋城的未來比較看好”
對于分治,商戶王少華先生表示,在不能聯合的情況下,“至少市場保證了升級改造,消防問題能解決了,估計生意會好不少。”
而僅從“現代鞋業廣場”的建設情況看,“就增加了停車場、廣場、商場和商住等功能,其他開發商跟進的話,應該會看齊,我對鞋城的未來是比較看好的。”商戶李杰云說。
在開發商看來,隨著鄭州火車站西出站口的打通和京廣路由45米到60米的擴建,升級改造過的鞋城必然成為一個購物、休閑的上佳場所。
王磊強表示,至于將來升級改造過的鞋城,將是一個中高檔的鞋業批發市場,而緊鄰的華中市場西側,則建成為一個中低檔的鞋業批發市場。
“幾年來,因為種種原因,鄭州鞋城有些衰落了,被沈陽鞋城、武漢鞋城、河北鞋城等追趕上或超越了,而改造后,鄭州鞋城將重拾輝煌。”輻照中心總經理何建中說。
值得注意的是,對開始改造的鞋城,原來那些離開的商戶表示了密切關注。
2006年4月間,原在鄭州鞋城經商的108名川渝商戶選擇了集體外遷,之后零零星星又外遷了幾十戶。二七區福華街街道辦事處辦公室的史小麗女士說:“估計有200戶。”
而現在,這些商戶私下已開始積極商量回流。
“政府這么重視,升級改造也是真的,我認為鞋城是個好地方,老市場嘛,知道的人多。”8月15日上午,達發鞋城的一個商戶對記者說。
就此,王磊強表示,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不過這是市場的事,政府不干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