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腳鞋:見證舊時女性辛酸
聽說記者要來采訪,老潘連連說自己的藏品不入流,再三推脫。昨日上午,記者到他家時,他還“固執”地不肯將“寶貝”拿出來。在藏友極力鼓動下,老潘把藏在箱內的10余雙小腳鞋小心翼翼地擺了出來。
這些小腳鞋都是用手工做的,多為黑色或藍黑色,鞋底和鞋幫上均可以看到一針一針納起來的細線,有兩雙的鞋面上還有用彩色絲線繡的圖案。藏友說,老潘收藏的這些“寶貝”讓人更直觀地感知了舊時婦女的悲苦生活,他花費10余年時間才搜尋來這10余雙“三寸金蓮”。
現年63歲的老潘告訴記者,自己的母親與祖母都是纏小腳的,小時候看她們走路的樣子,覺得既好笑又可憐。記得他母親去世時,穿的就是一雙母親早已準備好的她自己親手縫制的一雙小腳鞋。而今,穿小腳鞋的老一輩婦女已經很少見了,即便在農村,會做這類鞋子的幾乎看不到,收藏小腳鞋也更不容易了。
現在的女孩子喜歡整容,而在舊時男權社會里,女子纏足也是一種“美”的風尚,一種人性扭曲了的畸形風尚。老潘說,現在的年輕人可能無法想象,在100年多前,中國的婦女判斷自己是否美麗,其最主要的標準并不是擁有美麗的容貌、豐滿的身材,而是自己的腳小不小,“三寸金蓮”就是對當時婦女審美的一種評斷。但女子纏足時代中,又使得多少的女性在此中痛苦地掙扎。
老潘說,他還聽母親說起過小時候纏小腳勒裹布時的慘狀,“剛纏的時候要用熱水泡過,再用裹腳布從大腳指頭纏起,一般大腳指頭和第二個腳指頭纏在一起,然后一層一層勒緊,后幾個腳指頭幾乎和腳底板粘在一起了。先是麻,然后感到漲疼,第二天就疼得幾乎不能下地了……”想起母親和祖母的腳,老潘的神情頗為嚴肅和悲憤。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會覺得收藏小腳鞋不如收藏玉器、錢幣、瓷器等價值高。但在老潘的眼中,他收藏的小腳鞋同樣寶貴。老潘說,收藏的價值不在于金錢上的多少,還在于研究和對某些特定人物、事物的追憶。特別是看到這些小腳鞋,會讓他想起他的母親和祖母,裹著小腳還在稻田里、曬場上,舉步維艱勞作著的情形。
- 上一篇:品牌鞋沾水就變樣 消費者想換遭拒絕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