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發展為鞋包企業未來埋禍患
近年來,我國服裝企業的快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事實,特別是鞋包企業的發展,已儼然成為服裝企業的一個助推劑。業內專家擔心,鞋包企業在近年來表現出的高速發展,已經接近泡沫經濟,民間大量閑散資金的注入,更加速該產業經濟的表面繁榮,但從長遠來看,一旦鞋包企業的利潤達不到投資者的預期,那么,這個時候的鞋包企業將處與兩難境地,企業和政府都將難以控制。因此,專家建議,政府應從國家宏觀調控上延緩鞋包企業的經濟泡沫,適當調整該產業領域的過度發展。
政府真想抑制我國鞋包企業瘋狂發展的勢頭嗎?權威調查顯示,僅今年上半年,鞋包企業的上漲率高達50%,來自法國的卡萊斯曼鞋包專賣店半年之內已在全國各地開設了幾十家連鎖店,我國的鞋包市場顯然已經陷入一種十分危險的境地,眾目睽睽之下,政府也被輿論推到風口浪尖。政府在現有約束條件下,很自然地走向了行政調控,國家服裝協會近日聯合發出紅頭文件,適當限定境外鞋包品牌登陸中國市場,同時調控現有市場,加大對鞋包企業的監控力度。
姑且不論這一規定是否侵犯了個別企業的利益,但從北京市場投資鞋包企業熱度不減,政策難以抑制鞋包企業瘋狂上漲態勢,也十分令人懷疑。當然,北京雖然最為極端,但鞋包企業快速上漲,乃是一個普遍現象。權威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鞋包企業增長率同比上漲6.4%,其中,北京同比上漲了9.6%。
很多專家把鞋包企業快速發展的原因,歸結為國內鞋包產品供不應求,標準的經濟學理論確實是這樣解釋過度發展現象的。這種解釋也有一定道理,因為,人們都看到,自去年5月份以來,政府對鞋包企業采取了十分怪異的調控政策。政府對民眾宣稱調控的目標是穩定投資者,但政府卻采取了收緊鞋包企業加大規模的措施。
不過,鞋包企業高速發展與鞋包產品供不應求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單向的。鞋包產品供不應求固然會推動鞋包企業高速發展,但同時,民眾鞋包消費觀念的成熟也造成鞋包產品的供不應求。據卡萊斯曼鞋包專賣店負責人介紹,目前,都市人出門在外,即便不戴任何配飾也不能少了穿鞋背包,此時,鞋和包就成為都市人外出必備的兩大道具。都市人總在城市與山野間雙棲,在行色匆匆與怡然自得之間轉換,高強度生活與高品質生活共存的年代,傾斜的和諧在于形象的平衡。要魚也要熊掌,人們的貪心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喪失了夢想的光芒,也許只有鞋包陪伴著他們走在無休止的路上。不同的消費群體有著不同的心態和表現,但無論怎樣,他們都希望能夠行走在快樂的主干線上。
消費觀念的成熟,使得投資者對鞋包產業了更高的利潤預期,有了這樣的預期,需求就接近于無窮大。所有人每賺到一筆錢,馬上就會想到投資于這個最為有利可圖的資產上。在這種情況下,任何技術性的供應增加,都根本不足以緩解需求緊張的狀況。這個時候,區分所謂的"自住"和"投資"、"投機"是徒勞的。投資者之所以具有強烈投資的沖動,根本的原因正是他們預期該產業將會持續地、高速地發展,更可以獲得不菲的投資收益。
- 上一篇:我國布鞋行業現狀分析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