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列師職業資格誰說了算?
七月來臨,各大陳列培訓機構紛紛亮出考核標準,學員們嚴陣以待,準備交出漂亮的答卷。然而,不同的考核標準,不同的職業資格認證,到底哪個才能真正檢測出學員的學習成果,評定學員的真實水平?曾多次被問到類似的問題,卻難以應答,在表面混亂的職業資格考試背后,隱藏著陳列行業的切膚之痛。
培訓機構各自為政
國內第一家陳列培訓機構的出現,可以說完全是市場的作用。由私人投資并經營的模式,注定了它是具有商業目的產物。而后,全國各地逐漸興起的各類培訓,大多都以盈利為目的,投資者多是抱有趁機撈一筆的心態,僅有個別的由行業專業人士組建的培訓機構,更注重專業性,有比較長遠的規劃。由于這些培訓機構都是自發組建,沒有相關部門的統一管理,師資和生源都由各自招攬而來,水平參差不齊,在這幾年的教學和考試中,均是自己說了算,各有一片天下。
大環境不健全 陳列教育缺失
至今,國內的各大院校還沒有將陳列設計像服裝設計那樣,劃為一項專業教育,陳列人才的培養完全依賴培訓機構的短期培訓,學員的基礎千差萬別,從服裝設計、室內設計等與陳列設計有一定關系的專業到財經、國際貿易等與設計完全無關的專業,僅有20天甚至更短的時間學習,其專業程度可想而知。
也正因為缺少正規院校的陳列教育,陳列師的考核自然沒有一個統一的、權威的標準,學員沒有經過長時間系統的學習,其水平自然要打折扣,而各培訓機構的考試標準必然建立在各自學員的整體水平之上,整體水平高些,考核標準就高些,反之,則低些。這樣的職業資格評定幾乎沒有公平性和參考性可言。
缺少支持和約束
國內目前的陳列行業與當年的服裝行業十分相似。在國外,行業協會是由從業人員和媒體自發組建的機構,對從業人員有一定的約束力。國內的服裝行業協會在企業和從業人員中也有較高的權威性。然而,國內的陳列行業還沒有一個能夠起到作用的行業協會,也沒有哪個機構能夠設立統一的陳列師職業資格的標準,于是,培訓機構和陳列師沒有約束也得不到支持,呈現出一盤散沙的狀態。
目前,具有前瞻目光的培訓機構已經開始著手將陳列師集合起來,成立陳列設計委員會,吸納全國各地的陳列設計師,定期舉辦活動和聚會。這樣的舉措顯然對建立行業協會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陳列行業協會的成立,還有待時日。
學員重認證 企業重能力
遇到過不少想要嘗試進入陳列行業的人,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便是哪個培訓機構的“證書”更有用,可以讓他們在學習結束后,能夠一證通天下。而對于所有參加陳列職業培訓的學員來說,就業也是他們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事實往往會令一些學員失望,這些培訓機構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并不是一塊萬能敲門磚,企業送去培訓的學員自然不用操心去向,而那些過去沒有從業背景,又不具備強大競爭實力的學員,拿著證書去企業應聘,依然會吃不少閉門羹。據了解,企業如今更看重的是陳列師的真實能力,它們需要的是能夠立刻獨立擔負起陳列工作,并盡快為企業帶來效益的人,那些五花八門的證書,并不能成為陳列師能力的證明。
職業資格≠個人能力
設計是一個具有創意性的行業,很難用一個統一的標準分出設計師的等級,這也正是企業不看重證書的原因之一。但職業技術的基本技能考核是可以也是必須設立的,它所衡量的是設計師是否具備從事設計工作的能力。服裝設計師職業技術資格是由國家勞動部統一評定的,而陳列設計師無疑也需要這樣一個統一的、規范的、權威的考核標準,來規范陳列師的職業資格認證。具備了這樣的資格,才能從事陳列工作,這對企業來說,也是分辨人才的重要途徑。但是,這只是從業資格的證明,并不是陳列師能力的保障,學員指望以一紙證書走天下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
- 上一篇:廣州將舉行高級人才招聘活動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