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優勢 投資拓展埃塞俄比亞皮革市場
埃塞俄比亞10年前開始發展皮革產業,在滿足國內市場對皮革產品的需求外,逐步擴大出口,目前埃塞皮革和皮革產品的外匯收入排行第三,對國民生產總值(GDP)的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埃塞擁有豐富的畜牧資源,其數量排非洲第一,世界第十。據埃塞農業和農村發展部公布的數據,埃塞約擁有4000萬頭牛、2400萬頭綿羊和2300萬頭山羊。牛、綿羊和山羊的屠宰率分別為7%、37%和33%,牧民每年給皮革加工廠供應牛皮約240萬張、綿羊皮800萬張和山羊皮700萬張,皮革加工廠年產約1700—1800萬張皮張。埃塞的牛羊為放養,大多皮革質量較差,簡單而傳統的屠宰、儲運做法也影響了皮革的質量,但埃塞高原放養的牛羊皮具有良好的韌性和其他優良的品質。皮張由中間商向農戶收購,然后送到皮革加工廠加工,加工的張皮中,半成品皮為86%,成品皮為14%。成品皮中的20%供應國內市場,在當地生產皮鞋、皮衣、手套、箱包、旅游品等。大部分皮革加工廠主要加工生產泡腌皮、藍濕皮和硬外皮等半成品皮供出口。
埃塞目前有20個皮革廠,其中9個廠加工半成品皮供出口,其余為皮革制品廠,其中4家為國有,16為私人所有。羊皮主要出口到中東、歐洲、東南亞和非洲國家,活山羊和綿羊主要出口到沙特阿拉伯、阿聯酋、蘇丹、也門和科威特等國,牛皮主要出口到意大利、法國、荷蘭、英國、美國、西班牙、德國和日本。埃塞近幾年皮革加工業發展緩慢,皮革廠開工不足。2001—2004年皮革和皮革產品的年均出口額僅5700萬美元,2005年該產品的外匯收入仍在低水平徘徊,2006年出口外匯收入約8000萬美元,約占出口總額的8.3%。
埃塞雖有豐富的畜牧資源,但從近幾年埃塞皮革業發展史看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皮革深加工能力受限,產品大部分為半成品皮,皮鞋、皮衣和其他產品,產量少,檔次低。主要原因是皮革加工設備陳舊、倉儲條件差、管理水平低下、技術落后、缺少高技術人員、市場、工藝、專利、資金和相應的配套措施等,生產出的皮革和皮革產品缺乏競爭力,從而影響了皮革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拓展國際市場力度不足,缺少對外宣傳,也影響和制約了皮革業的發展。而世界皮革業發展較快,據有關方面統計,世界每年的皮革產值約120億美元,平均每年增長2%。主要皮革出口國有意大利、韓國、美國、德國和阿根廷,分別占世界皮革出口額的26%、10%、7%、6%和6%。主要皮革進口國和地區有中國、中國香港、意大利、美國,分別占世界皮革進口額的15%、14%、12%和9%。該統計表明,世界皮革市場存在著巨大潛力。
我國皮革生產的企業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如能在市場考察的基礎上利用埃塞豐富的畜牧資源,抓住政策及市場機遇,投資拓展皮革業,其有利因素在于:1.埃塞有7500萬人口,潛在市場巨大。生產的優質皮革,尤其是高質量的皮革產品可在當地銷售,填補埃塞皮革業高質量產品的空缺,滿足市場需求;2.我國是主要皮革進口國之一。在埃塞投資設廠,利用埃塞的皮革資源和廉價勞動力,生產優質皮革和皮革產品,出到國內,解決我國的對皮革和皮革產品的需求;3.利用市場準入優勢,將生產的皮革和皮革產品銷售到其他國家,賺取更多的外匯。埃塞自2000年開始已是非洲增長與機遇(AGOA)法案優惠政策的受益國,出口到美國的大部分皮革產品享受免2-38%的關稅,并作為東南非共同市場(COME-SA)成員國,商品可自由進入23個非洲國家,另可利用《除武器外一切商品》提案(EBA)的優惠待遇進入歐洲市場。
- 上一篇:國際皮革工藝師和化學家協會聯合會召開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