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國際鞋博會京城十月再架中歐合歐合作橋梁
第四屆中國國際鞋博會京城十月再架中歐合歐合作橋梁
——制鞋大國與制鞋強國競合之路越走越寬
中國國際鞋業博覽會組委會發布消息,將于10月8日~10日在北京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舉辦第四屆中國國際鞋業博覽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皮鞋生產國,中國北京國際鞋業博覽會已經成功舉辦了三屆,第四屆展會更是吸引了制鞋強國意大利以逾2000平方米的強大陣容組成國家展團參展。
上一屆中國國際鞋業博覽會在北京紫禁城端門舉辦了中國品牌和意大利時尚鞋秀,當天安門廣場華燈初上之時,中國與意大利鞋業的領袖們共同敲響了端門上古老的大鐘,他們給這次鳴響取名為“競合”之鐘,表達了兩國鞋業在競爭中尋求合作的意愿,并告訴人們公平競爭帶來的一定是“雙贏”。本屆展會將在端門古老的城樓之上再次亮起旖旎的霓虹燈,中國品牌鞋將再次與意大利鞋聯袂上演時尚鞋秀。世界最大的皮鞋生產中國與世界最頂級的皮鞋制造國意大利的業界領袖人物,將共同登上中國古老的端門,把足下風采演繹到極致。鞋博會搭建了一個促進雙方貿易合作、鞋業發展的橋梁,通過這里,制鞋大國與制鞋強國競合之路越走越寬。
中歐鞋業的競合是未來鞋業發展的主旋律。盡管貿易摩擦頻頻出現,但是中國鞋業在歐洲市場的延伸、歐盟鞋業在中國市場的探求從未停止過——在國際鞋市場與中國貿易摩擦激烈的意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的鞋業,以強大的國家展團參會,力圖通過展會與中國鞋企進行生產、品牌及渠道等方面合作,進入中國市場。 國際品牌如此青睞中國,無疑是因為中國是制鞋業的領導者和出口第一大國,全國有數以億計的人具有很好的生活狀況,他們有足夠的購買力消費高檔皮鞋,這就給意大利鞋業提供了很大的市場拓展機會。
當歐洲乃至世界的知名鞋品牌蓄勢待發“走進中國”時,中國的鞋業廠商亦為更好地“走向世界”摩拳擦掌。在本屆“鞋博會”上,樹立中國鞋的中高端品牌是首要目標。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鞋業生產國和出口國其國際鞋業制造中心的地位近年來不斷受到國際同行的挑戰。中國鞋類產品存在研發設計能力相對薄弱,缺乏跨國品牌,自主引導市場消費能力弱等問題,只有加大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逐步實現由產品輸出到資本輸出、品牌輸出,中國鞋業才能避免或減少國際貿易摩擦給企業帶來的風險。歐盟對華皮鞋征收反傾銷稅,使中國高檔鞋的銷售也受到限制。這迫使我們的企業不斷提升,加強對制鞋產業的投入。歐盟對中國皮鞋征收反傾銷稅對中國來說,可能會有陣痛,但從長遠看,逼迫中國制鞋業提升產品質量,提升價格,有利于與歐美競爭。本屆“鞋博會”將中國與歐美高端鞋品牌置于同等平臺,為中國鞋業與國際高端技術開發由對望到對接創造了積極條件。
中國鞋業在歐洲市場的開疆辟土,歐盟鞋業向中國市場的延伸觸角,這種趨勢決定了一些國家與中國鞋業盡管有種種貿易磨擦,但合作是主旋律。目前在世界鞋業中,中歐鞋業可以說是執世界鞋業之牛耳。歐洲鞋業代表了世界鞋業的經典,中國鞋類產品以其物美價優的特點贏得了世界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就長遠看,中歐鞋業會有更多的合作空間和機會。
自去年10月歐盟正式啟動針對中國鞋業的貿易保護措施以來,冷靜下來的中國鞋業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想要走出目前的貿易困局,必須要走品牌化的產業發展道路。中國國際鞋業博覽會正是以政府的相關政策以及行業協會的引導為方向,本著體驗時尚、打造品牌、開拓市場、服務鞋業的理念,在推動本土品牌的同時,更加注重鞋博會的國際化程度。鞋博會的主辦單位已經向國際上重要的鞋業機構發出邀請,目前已得到意大利國家制鞋企業協會(ANCI)、西班牙制鞋聯合會(FICE)及葡萄牙制鞋鞋業協會(APICCAPS)、巴西鞋業協會的肯定回復。
記者在中國國際鞋博會組委會了解到,中國與國際鞋業強國通過“鞋博會”的交流與溝通,已使越來越多的外國客商看到,中國是機會而不是危機,世界經濟的發展需要溝通與合作。中國作為鞋類生產和消費大國,其消費市場不可小覷,其技術市場也不可小覷。第四屆鞋博會將在延續上屆鞋博會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繼續以北京·世界鞋業論壇暨10+10中歐鞋業領袖對話、“紫禁城·端門中外名鞋秀”、2007/2008世界鞋流行趨勢發布等一系列高端同期活動來實現國內外品牌的宣傳和推廣,實現以品牌帶動貿易、以貿易推動品牌的辦展宗旨。
目前,歐洲鞋業采購商協會、美國鞋業采購商協會、俄羅斯鞋業協會、日本鞋業輸入機構等機構均對第四屆鞋博會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經過3屆洗禮的中國國際鞋業博覽會,將推動中國鞋業品牌和貿易的進一步發展,以展會帶動品牌外貿出口。(中國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