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鞋被征重稅臺人要穿貴鞋

圖─:全臺鞋業重鎮臺南市製作廣告,呼籲民眾要認清楚有「Made in Taiwan」標誌的臺灣鞋(中時電子報)
島內的大陸進口鞋子要漲價了!臺灣財政部十日核定,自今年三月十六日起,對自大陸進口的紳士鞋、高跟鞋、馬靴、童鞋、涼鞋等六大類鞋靴產品正式課征反傾銷稅百分之四十三點四六,課征期限為五年。預估業者將順勢調漲鞋類售價,漲幅在三成上下,民眾荷包又要縮水。
經濟部工業局內部分析,課反傾銷稅后,再加計營業稅、百貨公司抽成,若全數反映在消費者身上,漲幅將達六成三。不過,對大陸進口六大鞋類課征反傾銷稅,并不包括運動鞋、拖鞋、工作鞋(如登山鞋、醫療鞋)等。
有臺媒分析,在“愛臺灣”保護主義盛行下,財政部決定對自大陸進口鞋子課征反傾銷稅,雖然對島內制鞋業者是一項利多,但對民眾卻造成傷害;因為鞋子變貴了,讓民眾荷包失血。政府對類似事件該如何拿捏,實在值得深入探討。
臺灣經濟基本上是出口導向型的,在全球化網絡里,各產業應在國際市場開放競爭下,提高自身競爭力,不應在保護傘堡壘下生存。而從過去島內各產業的例子來看,也是被保護者缺乏全球競爭力,不受保護者反而行遍天下,即可窺知,從長遠來看,保護主義絕對不是最好的產業政策。
雖然,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架構下,臺北方面對大陸部分產品實施反傾銷稅,并無違法之處。但歐盟貿易執行委員會委員彼得.蒙得森今年三月指出,為避免剝奪零售商、消費者權益,以及被課征反傾銷稅國家采取報復措施,對提出申請反傾銷稅者門坎應提高(如該產業市占率由二成提高至四成),以抑制濫用反傾銷稅,顯示國際潮流并不鼓勵課征反傾銷稅。
反觀臺灣,短短一年多,政府連續對大陸進口毛巾、鞋類等產品課征反傾銷稅,甚至本月底可望對自大陸等進口道林紙課征反傾銷稅,屆時書籍、雜志價格又要調漲了,愛看書者,可要倒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