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企出口退稅下降二成 鞋類產品影響最大
6月28日,一位合肥市民從商場的服裝展示櫥窗前經過。從7月1日開始,我國將實行新的出口退稅政策。此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共涉及2831項商品。
從昨天起,我國實行新的出口退稅政策,這一次政策變動“牽一發而動全身”。據市國稅局最新測算,調低出口退稅率后,我市出口商品平均退稅率約下降二成,有六成的出口商品受到較大影響。
逾六成商品受影響
此次退稅率調整面非常廣,涉及我市主要的出口產品。據市國稅統計,按我市報關出口并已申報出口退稅的出口數據來測算,逾六成的溫州出口商品將受到較大的影響。
據分析,2006年度我市出口企業報關出口商品已申報退稅的出口總值為79.96億美元,按調整后的退稅率測算結果,涉及取消出口退稅商品的出口額為2.08億美元,占申報退稅出口額的2.60%,涉及降低出口退稅率商品的出口額為51.06億美元,占申報退稅出口額的63.85%,涉及改為出口免稅商品的出口額僅為0.3萬美元。取消出口退稅和降低退稅率兩類商品出口額合計占全部申報出口額的比例為66.45%。
今年1-5月份全市出口企業報關出口商品,已申報退稅的出口總值為29.50億美元,按調整后的退稅率測算的結果,涉及取消出口退稅商品的出口額為0.61億美元,占申報退稅出口額的2.05%,涉及降低出口退稅率商品的出口額為18.27億美元,占申報退稅出口額的61.92%,沒有涉及改為出口免稅的商品。取消出口退稅和降低退稅率兩類商品出口額合計占全部申報出口額的比例為63.97%。
鞋類產品影響最大
據國稅局統計,按出口退稅申報數據分析,我市2006年出口商品實際平均退稅率為13.076%,2007年1-5月份出口貨物商品平均退稅率為12.846%。若采用此次調整后的退稅率進行測算,2006年出口商品的平均退稅率為10.500%,比調整前下降了2.576%,下降幅度約19.70%;2007年一季度出口商品的平均退稅率為10.363%,比調整前下降了2.483%,下降幅度約19.33%。
在調低退稅率的商品中,對我市一些主導出口產品影響很大,其中對鞋類產品影響最大,出口額占調低退稅率產品出口額中的四成左右。其他行業依次為服裝類、鎖具等金屬五金制品、皮革制品、鋼鐵制品、塑料制品、電機電氣、水暖潔具、汽摩配等。
此外,我市皮革產品、部分化工產品名列“取消出口退稅”名單中,但總體影響不大。如我市從事皮革出口的企業42戶,2006年度出口額達1.49億美元,今年1-5月從事皮革出口的企業25戶,出口額0.39億美元。雖然出口規模較大,但我市皮革出口大戶,如泰慶皮革有限公司、浙江遠東皮革有限公司等,通過延長產業加工鏈,將進料加工貿易轉變為深加工結轉,符合免稅政策,所以取消出口退稅對其實際影響并不大。
利潤減少帶來“陣痛”
據專業人士的測算,出口退稅率每下降一個百分點,紡織行業的營業利潤就下降約4%。此次服裝、鞋帽等的出口退稅率由13%調整至11%,粘膠纖維由11%調整至5%。而去年全國紡織行業的平均利潤只有3%,其影響可謂巨大。
不僅是紡織行業,我市鞋類、化工、五金、家具、鋼材等行業都被列入此次調整的范圍,都會或多或少、或早或晚地感受到這種利潤減少帶來的陣痛。
鞋類產品退稅率從13%降到11%,下調2個點。我市鞋類產品2006年度出口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達45家,如溫州金帝鞋業有限公司目前已經同外商簽訂的合同需生產至10月份,退稅率下調將直接減少利潤320萬元。同時對于現有產品,即使沒有和外商簽訂合同,外商也不允許加價,預計下半年共將減少利潤506萬元。該公司稱,退稅率下調2個百分點,目前尚能消化,最大的壓力在于人民幣不斷升值以及企業產能不足租用廠房高額的租金負擔。
鎖具(包括小五金)退稅率從13%降到5%,下調8個點。我市涉及調低退稅率的鎖具(包括小五金類)2006年度出口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有6家,如溫州市通用鎖具有限公司產品的退稅率大部分由13%調整為5%,少量調整到9%,分別下降8個百分點和4個百分點。該公司原估計今年有1100萬元退稅款,但按調整后的退稅率測算,下半年將幾乎沒有退稅額。不過該公司認為,溫州的鎖類企業充分利用了廢料,成本較低,與外地同類企業相比,仍具有價格競爭優勢。
企業要調整經營思路
出口退稅率的下調使出口企業的貿易成本增加,擠占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企業家的信心。為盡量減少和彌補退稅率下調給企業帶來的損失,市國稅局建議稅務部門應考慮退稅率降低后出口企業贏利將減少的實際,重新對出口企業的利潤率進行測算,適當調整最低利潤率標準,以增加出口企業的稅后利潤,彌補一部分因退稅率下降造成的損失。
市國稅局同時建議出口企業應及時掌握政策動向,調整經營思路。如簽訂出口合同時,要綜合產能、匯率變動、利率變動以及其他宏觀政策方面可能的調整等因素來確定合同履行周期,從匯率變化方面考慮,履行周期長的合同可以降低人民幣升值的風險。同時要順應國家政策導向,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向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退稅率高(某些同類產品退稅率也有高有低)的產品發展,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