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歐盟對華反傾銷復審泉企尋求群體協調
為期兩年的歐盟對華反傾銷措施已經執行了近一年。如何把握兩年后的反傾銷復審,是中國企業打破出口僵局的唯一出路。日前,泉州市鞋業商會聯合中國皮革協會召開外貿形勢分析會。來自應對歐盟反傾銷律師團的4大成員給泉州鞋企上了一堂復審培訓課。
“復審同樣給出口企業帶來法律上的突破機遇,前提條件是,中國企業必須初步掌握了解歐盟反傾銷法中的不同復審程序的要點,尋求最佳的切入點,化不利為有利。”律師團主要成員蒲凌塵如是說。
不論是從去年我們的應訴情況,還是今年3月份我們嘗試提交重新市場經濟地位被歐盟拒絕的情況來看,整個反傾銷程序的主動權都在歐盟。”富貴鳥的廖經理告訴記者。
據介紹,今年3月份,富貴鳥聯合其在比利時的代理律師,試圖向歐盟重新提交一份關于市場經濟地位的申請材料,但是材料被歐盟拒之門外,并告知要今年10月份才肯接受材料。“歐盟在拖時間。他們完全知道,中國企業將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也早已研究好了該如何應對。這就是我們被動的地方。”
而從初審的經歷來看,很多鞋企,包括在場的律師,對復審的結果并不抱太大的希望。但就像廖經理所說的: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都會去嘗試。
從去年的初審整體情況看,國內的鞋企應對歐盟的反傾銷仍存在很多誤區。“首先是意識不夠,被動應戰。而企業和律師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也給不少企業的初審帶來麻煩。”蒲凌塵表示,就其在歐盟內部了解到,去年,一共有163家鞋企遞交了反傾銷應訴材料,而歐盟只要憑借這些應訴材料,甚至不需要去企業現場抽樣調查,有70%的企業都將因為應訴材料準備不充分或者不恰當而被歐盟當場抓住漏洞。
蒲凌塵說,復審同樣給出口企業帶來法律上的突破機遇,企業和行業的角度不同,設定的方案也將不同。前提條件是,中國企業必須初步掌握了解歐盟反傾銷法中的不同復審程序的要點,尋求最佳的切入點,化不利為有利,淡化或減小歐委會或原起訴方的加大措施力度的可能性,在必要的法律技術要件下,各個突破,群體協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