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聯動助溫州鞋第三次跨越 重慶44家鞋企來取經
“溫州鞋去年年產量12億雙,差不多為每個中國人都做了一雙鞋。”溫州鞋革行業協會秘書長謝榕芳昨日首次透露了這一數據。實力強大的溫州鞋業,再次吸引了外地同行的目光。6月20日至23日,重慶規模最大的44家制鞋企業專程組團前來溫州、溫嶺取經。昨天,三地同行首次就中國鞋業發展格局提出了“東西融合,創造機遇”的設想。
近幾年,東西部鞋業的交流融合日益頻繁。西部制鞋企業也從單一的接受東部企業投資轉變為主動走出西部,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尋求產業對接,與東部企業合作的新出路。重慶市卓雅鞋業等企業負責人紛紛表示,目前西部鞋業亟待迅速提升,而東部沿海的觀念、技術與資金無疑給西部制鞋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相應地,西部地區的土地資源、勞動力資源等優勢條件,能較好地彌補東部企業擴大生產基地建設的需求。
2003年,奧康集團率先揮師西進,投資10億元成功建立了“中國西部鞋都工業園區”。上個月,該園區二期工程項目開工,重慶、成都的32家制鞋企業宣布入駐。奧康的成功,吸引了更多的東部鞋企仿效。6月14日,幾十家溫州鞋企開始進駐成都女鞋基地,籌劃大批量生產女鞋,填補溫州鞋業只擅長生產男鞋的“短板”。與此同時,80名溫嶺老板組成兩隊人馬,分赴重慶和成都,籌建新的鞋業生產基地。
謝榕芳認為,溫州、溫嶺、重慶三地鞋業聯動,可以較好地優化配置各地資源——“已有自己獨特優勢的溫州鞋業,在經營好溫州本土總部建設、品牌建設的同時,可以在西部建設生產基地,推動溫州鞋業第三次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