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Google聯手的意義在哪?
6月11日,新浪和Google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宣布將在搜索、資訊、廣告三方面達成全方位的合作。
對于Google來說,其在中國市場一直飽受流量詬病,相關調研報告稱其市場占有率大大落后于競爭對手百度。很顯然,此次與國內流量最大的門戶網站新浪的合作,無疑給予Google中國一個突破的可能。
而對于新浪來說,則意味著其將收縮搜索業務,全面向內容和廣告業務發力。
三項合作
事實上,早在5月15日,摩根大通在其發布的針對新浪2007年第一季度財報的分析報告中就已經暗示,新浪在維持自主研發的垂直搜索的同時,將可能與某公司合作發展搜索業務。
新浪和Google此次的合作,顯然讓摩根大通一語成讖。根據雙方的合作協議,在頁面搜索方面,新浪和Google將進行品牌和技術兩方面的合作:前者是指在新浪網頁搜索框右邊,會有一個Google的標識;后者是指新浪的網頁搜索技術將由Google提供,新浪愛問不再做頁面搜索。
據了解,雙方的搜索合作將從6月11日開始,至此,在新浪首頁的搜索框內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詞,打開的將是Google中國的搜索頁面。
不過,除了摩根大通預言的搜索合作外,雙方還將在內容和廣告方面進行合作。
其中,在內容資訊方面,今后,在Google中國的資訊頻道內,將顯示新浪的標識,以及新浪編輯提供的同步內容。通過這種方式,用戶就可以在Google中國的頁面上看到新浪的內容。具體顯示形式是:在Google中國的資訊頻道內,一欄將仍然顯示以往谷歌搜索的結果;另一欄將顯示由新浪編輯推薦的內容。
而在廣告方面,雙方已經就Google的Adsence廣告在線系統方面達成合作,在新浪的主要頁面上,都會顯示Google的Adsence廣告。
“雙方的戰略合作,實現了優勢資源的完美融合。”新浪CEO曹國偉表示。
廣告“長尾”
對于一直在市場份額上飽受詬病的Google來說,此次與新浪的合作,顯然是其合作伙伴策略的一大突破。
此前,Google中國相關市場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目前,Google在合作伙伴策略上進行了全面調整:“一方面,發展一些優質的合作伙伴,能產生實際的盈收;另一方面將我們的技術授權輸出和平移給其他一些公司。”
在這種策略的指導下,Google中國先后與中國移動、迅雷、中國電信、265等達成合作。很顯然,此次與新浪的合作,也是Google上述策略的產物。
“新浪此次和Google的合作,也是新浪向廣告業務調整的表現之一。”正望咨詢首席分析師呂伯望表示。
根據新浪發布的2006年財報,其凈營收為2.129億美元,較上年度增長10%,其中廣告營收為1.2億美元,較上年度增長41%;非廣告營收9280萬美元,較上年度下降15%。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在2006年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季度,新浪的廣告營收在總營收中的比重分別為47.5%、54.9%、58.3%、63.3%,也就是說,其廣告營收逐季快速增長。
在這種情況下,新浪將重心全面向廣告調整,顯然也是其策略之一。
此次與Google合作后,新浪將采用Google的Adsence廣告在線系統,今后新浪及其廣告主可以在后臺清晰地看見,用戶的IP地址、瀏覽喜好和點擊傾向等數據。這樣,新浪及其用戶,就可以獲得更精準和針對性的廣告服務。
Adsence是Google在全球推出的一種廣告在線系統。在Google2007年第一季度36.6億美元的營收中,有13.5億美元的收入是由與這類業務相關的Adsence貢獻,占總收入的37%。而從2006年開始,GoogleAdsence就已開始了本地化進程,目前大中華地區已有16人的專門支持團隊。
與GoogleAdsence的合作,是國內許多個人網站繼短信之后的重要收入來源。
新浪副總裁杜紅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Google與新浪在Adsence上的合作,跟其與個人站長或網站聯盟的合作并不一樣,雙方的分成模式也不一樣。但杜紅同時稱,這是一個復雜的分成體系,基于商業上的原因,不便透露分成比例。
杜紅表示,此次合作只是一個開始,雙方合作的目標是,整合Google的先進搜索技術平臺和新浪在中國廣告市場的客戶資源及市場前端營銷能力,實現雙方價值最大化。
分析人士認為,通過與GoogleAdsence的合作,新浪將獲得由前者帶來的大量中小企業廣告。此前,新浪的廣告收入主要來源于大公司的品牌廣告。
事實上,這種依靠大公司品牌廣告的單一局面,已經讓新浪的廣告收入增長面臨放緩的跡象。根據新浪財報,其2007年第一季度的廣告收入為3180萬美元,盡管同比增長43%,但與上一季度的3570萬美元相比,下降了390萬美元,降幅達11%。
顯然,來自Google的中小企業廣告收入,對于解決新浪可能出現的廣告收入瓶頸,具有重大意義。
“愛問”去留
呂伯望認為,與Google的合作,對新浪提高門戶核心競爭力是有幫助的,即搜索功能提高了,新浪的用戶不用登錄Google的頁面就能使用搜索,這可以增加新浪用戶的黏性和頁面瀏覽量。
而對于Google來說,新浪的用戶會更傾向于使用Google,這就就好比Google在新浪這個交通要道放置了一塊廣告牌,有利于Google用戶數和流量的增加。
但是,新浪與全球搜索巨頭Google的合作,難免讓人將其與新浪自主研發的愛問搜索引擎的去留聯系起來。
愛問是新浪耗時一年多研發出來的、采用智慧型互動技術的搜索引擎,自從2005年6月推出后,曾一度被新浪寄予巨大期望。新浪前CEO汪延曾堅定表示:“三五年后,新浪愛問將成為國內市場第一的搜索工具。”
但時至今日,愛問的表現顯然沒有達到新浪的預期。在新浪2007年首季財報中,其2007年第一季度非廣告營收總計1950萬美元,較2006年同期下降了20%,其中由搜索和其它付費業務構成的非廣告營收為130萬美元,僅占其總收入的2.53%。
去年,新浪負責愛問搜索的副總裁周樹華的離職,似乎也傳達出新浪高層對于搜索業務現狀的失望。
“新浪與Google的這次合作,可以避免更進一步的資源浪費,新浪已經意識到愛問成功的機會很小。”呂伯望認為,新浪把資源放在愛問上,意義不大。
不過,新浪方面稱,其今后將繼續保留愛問團隊做垂直搜索,但搜索技術由Google提供,在這些垂直頻道進行搜索,打開的仍是愛問頁面。
Google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表示,搜索分為網頁搜索、網站搜索、新聞搜索,Google提供的是大搜索,在此方面Google擁有技術優勢和對用戶搜索習慣理解的優勢,但這種合作不影響新浪愛問今后所將專注的垂進搜索,如針對新聞、博客、愛問知識人等的搜索。
新浪方面認為,在垂直搜索領域,其具有相當的優勢,比如新浪擁有中國最大的博客平臺,其對博客的瀏覽習慣也很了解。(李曉艷)
- 上一篇:娃哈哈事件只是一般商業糾紛
- 下一篇:職場風范:讓競爭對手成為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