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鞋業聯盟董事:中俄大貿時代要創品牌
在成都西部鞋都工業基地循環了一圈后,全俄皮革鞋業聯盟董事、聯盟國際部副總經理謝爾蓋·布雷德科夫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對俄羅斯新政策下,中國鞋進入俄羅斯市場提出了建議。
《21世紀》:“禁商令”剛剛頒布不久你就帶領如許商家過來,是出于怎樣的考慮呢?此行的目的又是什么?
謝爾蓋:首先我得承認,“禁商令”頒布后,國內的鞋業市場的確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畢竟中國鞋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俄羅斯的女鞋大部分都來自成都。3月份的時候,俄羅斯方面和四川政府有關部門進行了積極的協商,然后就有了這樣一個采購會,很感謝他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服務。
但是俄羅斯“禁商令”并不是針對中國商品和中國商人,它是為了規范市場和商品進口。這次我們過來就是希望通過正規的渠道,把四川女鞋再拿到俄羅斯去銷售,和西部鞋都探討具體在俄羅斯全面開展業務的方案,以及7月份參加莫斯科世界鞋展的事情。
《21世紀》:您對中國鞋業的印象是什么?對中國鞋業發展又有哪些建議?
謝爾蓋:在俄羅斯的中國鞋樣式多,價格普遍便宜,質量也挺好,不過大多通過地攤或集裝箱商店銷售,而且多是別人的貼牌鞋,自主品牌少,所以給人劣質產品印象,這影響了中國鞋以后的長期發展。
廉價鞋已經不適應現在俄羅斯國內的生活需求了,所以中國的制鞋企業應該多多走出去考察,找出真正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加大力度投入中高端市場的推廣,建立自己的品牌,提高產品形象,這樣的前景更廣闊,現在四川西部鞋都已經搭建好了一個平臺,這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提高中國女鞋形象的機會。
《21世紀》:中國鞋業這次要從灰色“邊貿”轉向“大貿”,你覺得會對中國鞋業產生什么影響?中國鞋業發展在跨國貿易上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
謝爾蓋:“邊貿”向“大貿”的轉變肯定會增加出口鞋的進關成本,但并不一定就會失去競爭力。在我們俄羅斯,通過灰色清關進口、在各種集貿市場和地攤銷售的都是假冒偽劣的產品。但是我看到了中國現在的制鞋工藝相當先進,鞋類資源豐富,如果通過正規渠道銷售能得到更多人的信賴。而且俄羅斯對高端鞋產品也有進口稅優惠的。
中俄“大貿”趨勢是必然的,中國的鞋類企業大都很分散,部分實力雄厚的企業應該推廣自主品牌;實力不強的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創建聯盟,在整體上提高品牌的意識,這需要多多尋求政府、相關組織機構在政策上支持幫助,西部鞋都正是要創建這樣的品牌。比如成都西部鞋都工業園的1000多家鞋企可以聯合以“女鞋之都”、“西部鞋都”這樣的大品牌推向俄羅斯市場,在俄羅斯建立鞋貿易商場,對這樣的項目俄羅斯政府會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中國鞋業就能在國際鞋業市場上發展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