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品牌 福建對臺經貿平臺建設向縱深發展
經過長期的培育和發展,目前福建省已構建起內容比較齊全、功能比較完備、影響日益擴大的涉臺交流活動體系。依托已形成品牌的“9·8”、“6·18”、“5·18”、花博會等綜合性、行業性對臺經貿合作平臺,福建挾“五緣”優勢,凸顯對臺特色,擴大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影響,載體平臺建設朝著多樣化、系統化、高效化方向發展。
去年第十屆“9·8”投洽會,臺灣工業總會等15家商協會、11家臺灣大型企業及26個臺灣團組參會。投洽會專門設立臺資企業展區,舉辦臺資企業專案對接洽談會和第二屆海峽旅游博覽會,設立旅游招商館,集中展示海峽兩岸旅游資源和旅游產品,配套舉辦海峽旅游論壇。此外,海峽兩岸經貿合作發展論壇和海峽兩岸親情聯誼會,也吸引了眾多臺灣客商參加,投洽會進一步拓展了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空間。
“5·18”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是福建省舉辦的一年一度大型綜合性對外經貿活動,也是祖國大陸與臺灣有關方面聯合舉辦的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兩岸經貿展會之一。今年舉辦的第九屆海交會秉承“促進兩岸合作、加強經貿交流、展示海峽西岸”三大宗旨,在繼續組織金馬澎地區參展的基礎上,精心組織臺中市、臺中縣、彰化縣、苗栗縣、南投縣等臺灣中部縣市來榕舉辦“臺灣中部都市映象展”,同時邀請臺北縣組團參會參展,使海交會向臺灣島內縱深拓展。今年臺中、臺北方面首次由地方組團參展參會,改變了以往對臺經貿展僅限于金馬澎地區和主要以行業協會牽頭組團的狀況,實現了兩岸互動模式從產業鏈接向區域板塊互動協作的轉變,對臺經貿合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海交會期間舉辦了兩岸合作、區域協作、商品交易、項目招商、經貿研討、文化交流等系列活動,從而把海交會辦成臺灣縣市區域展示交流的平臺和兩岸經貿政策先行先試的窗口,使之成為“立足海西、聯結兩岸、面向世界”的一流經貿盛會。
“6·18”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是科技成果走向市場的橋梁、資本人才聚集的載體、海峽西岸自主創新的平臺、項目技術發布的窗口。去年舉辦的第四屆項交會組織一系列臺灣項目成果展示活動,吸引了臺灣1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及行業同業公會參加,共對接臺灣項目成果111項,總投資近3億元人民幣,大大推動了閩臺兩地產學研的合作互動。
漳州是臺灣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在漳州舉辦的海峽兩岸花博會,以花為媒開兩岸花卉交流先河,為兩岸農業企業創造了更多商機。去年的第八屆花博會參展企業上千家,其中臺灣企業340多家。
除了“9·8”、“5·18”、“6·18”、花博會等大型涉臺經貿活動外,系統、多樣、高效的對臺交流合作平臺在福建層出不窮。從1997年開始,“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暨廈門對臺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已成功舉辦了十屆,是祖國大陸最早由兩岸共同舉辦的專業展覽會;海峽兩岸農業合作成果展暨項目推介會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兩岸農業交流盛會,有20個閩臺農業合作項目簽約,總投資23.34億元人民幣;晉江“鞋博會”,通過舉辦海峽兩岸鞋業沙龍、繼續設立中國臺灣館以及攜手臺灣東森電視臺展開媒體合作等經貿文化交流活動,進一步打好海西牌;石獅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今年主展區的臺灣館面積達1800平方米,60多家臺商企業參展。
以活動促交往,以活動促溝通,以活動促合作,一個個經貿活動的成功舉辦,溝通了兩岸同胞、增進了兩岸合作、密切了兩岸往來。就在對臺經貿合作平臺一一搭建的同時,福建在促進兩岸關系中的前沿平臺作用也日益凸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