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鞋企:搬的只是“生產車間”
對于周邊縣市頻頻拋來的“繡球”,晉江鞋企心態矛盾。一方面是晉江鞋企擴張飽受土地限制;另一方面卻又不想脫離晉江制鞋產業完善的配套。
用地緊張促使鞋企外遷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用地緊張是晉江鞋企面臨的最大瓶頸,同時也是惠安、南安、永春紛紛建鞋業工業園的重要原因。“晉江鞋廠越做越大,土地卻越來越少。當晉江無地可用的時候,鞋廠外遷是必然的選擇。”郭澤文直言,惠安當初規劃鞋業工業園正是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
“要不是沒地方擴建廠房,我們是不可能會舍近求遠的。”談到企業外遷,晉江許多鞋廠老板都表示出一臉無奈。貴人鳥是陳埭一家運動鞋生產企業,工廠就設在鞋廠林立的江頭村。在江頭那塊狹小的空間里,聚集了貴人鳥、愛樂、恩東、361°等上百家大大小小的鞋廠,土地可謂寸土寸金。記者在貴人鳥廠區看到,由于廠房不夠用,許多原料都只好堆在露天的停車場。據現場工人介紹,每到下雨天都要搬來搬去,非常麻煩。貴人鳥董事長林天福告訴記者,由于用地緊張,要想擴建廠房是不可能的,即使建一幢小面積的寫字樓也足足花了3年時間,直到今年才建成。
隨著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林天福在晉江找不到土地的情況下,只好把眼光盯向了惠南。2004年,貴人鳥在惠南工業區成功地拿下了一塊地,把新的廠房設在了惠南。
鞋企不想放棄
晉江完善的產業環境
雖然在晉江之外新建了廠房,但晉江鞋企基本上都把總部留在晉江。 晉江鞋產業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完善的市場體系,從鞋底、鞋帶、鞋面、膠水到印刷、包裝各個環節,晉江的鞋廠可以方便地找到配套。此外,晉江鞋業市場信息靈通,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都占有絕對的優勢。許多鞋廠在家門口就可以完成整個交易流程,這在惠安、南安、永春這樣的新興市場是不可能做到的。
大多數外遷的晉江鞋企表示,晉江成熟的產業配套和完善的市場體系是它們不能丟失的資源,它們更多的是把生產工廠往外搬,而研發、設計、營銷還是會留在晉江,因為只有把這些最核心的東西留在晉江,才可以分享晉江成熟的產業集群優勢。“如果我們整個公司都搬過去的話就會失去生存環境,很容易就被市場淘汰。”
外遷要注重
當地的產業環境
“作為政府部門,我們并不提倡企業進行轉移。但就產業發展趨勢而言,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實行產業轉移卻是必然的。”晉江市經濟發展局局長陳詩從告訴記者,晉江市政府即將出臺相關的文件,提高立項門檻,對工業項目的投資強度、項目效益等將有明確的規定,勞動密集型項目的準入門檻將有所提高,而新興產業的門檻將適當放寬。
“對于外遷目的地,企業必須慎重選擇,尤其要注重當地的產業環境。”陳詩從說,現在很多地區為了招商,在用地、用水、用電等方面都開出了一系列的優惠條件,但某個行業的產業鏈并不完善,上下游配套企業較少,這樣一來,企業的生產成本就會增加。
因此,企業要選擇產業鏈較為完善的地方,所在的行業能夠自成體系而不是一片空白。據悉,目前漳州有些地方已經提出引進整條鞋業產業鏈的想法,晉江鞋企可以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