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修鞋的小陳”擦鞋修鞋是個挺不錯的行業
他們也許沒有豪言壯語,他們也許沒有萬貫家財。他們是茫茫人海里的普通百姓,他們是蕓蕓眾生中的平凡一員。但是,正是他們創造著偉大,改變著平凡,演繹著生命的傳奇。
小人物做出了令人驚嘆的大事,面對紛繁復雜的生活,他們微笑著、奮斗著、抗爭著,他們也許沒想到最好,但是卻以行動做到了更好,他們默默無聞、甘守寂寞、辛勤工作。
從今天開始,讓你我相約“誰讀誰贏·我致富我快樂”,我們將用小資金創業者的視角為您解讀打拼原貌,反應時代變革,共創社會和諧。
我們的定位是:講述中小創業者自己的故事,并為準備下海創業的小資金者一些可行性建議。您,可以是故事的講述者,也可以是故事的主人公。
兩年前,煙臺悄悄出現了裝修醒目考究、設備先進的專業擦鞋、修鞋店鋪,有的還開起了連鎖店。雖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洗鞋、擦鞋、修鞋,真的也能做成一個像樣的行業嗎?
[非典型樣本]
“剛開始也不習慣,別人高高的在椅子上坐著,要咱低下腰給人家擦鞋,心理的確有些不太平衡。”說到自己的行業,今年剛21歲、卻當了兩年小老板的陳香良羞澀地一笑:“后來時間長了,覺得這個工作既能給自己增加收入,又能夠給別人帶來快樂,一點也不掉價。”
陳香良是福山回里人,17歲孤身一人到開發區一家鍛造企業打工,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讓他頗有滿足感。令他吃驚的是,自己的堂哥一頭扎進修鞋行業,一干就是4年,還當上了小老板。不起眼的小買賣竟然可以有這么廣闊的“錢途”,小陳心動了。
2005年12月,在家人的勸說下,小陳離開單位,加盟了堂哥開辦的卓越鞋店。起初,他覺得干這種活兒拉不下臉,低人一等,甚至想到了放棄。直到有一天,一位大姐來修鞋,大姐很誠摯:“你可一定要幫我修好它啊,這雙鞋對我很重要。”陳香良突然有了一種被別人需要的感覺,心態一下子擺正了。
為了盡量降低成本,小陳的店都選擇了在住宅小區附近,既有固定人流量作保證,租金又相對便宜。有機器幫忙,又有鋪面,更容易贏得顧客信任,雖然收費比地攤高,但大部分人還是愿意選擇到他們的修鞋鋪來修鞋。
現在,小陳五六平方米的小店,每年的純利在2萬元左右。因為加入這個行業的門檻不高,加上學徒、機器及材料費、房租等等,3萬元就能啟動,所以擴展速度比較快。不過,做這個行業要求仔細和耐心,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
[市場分析]
據記者調查,目前市面上專業的擦鞋店,都開設擦鞋、修鞋、洗鞋業務,其手工精細,用料講究,工藝改良,和街邊補鞋攤、擦鞋匠不可相提并論。
以前,馬路邊擦鞋游擊隊服務的對象比較單一。但現在,拿到擦鞋店的鞋子面料越來越復雜,牛皮鞋、PVC鞋、帆布鞋等等,應有盡有。有的鞋子,一雙鞋就用上了多種面料,光靠路邊游擊隊的簡單手工操作,顯然已經不能滿足鞋子的清潔保養需要。專業擦鞋、洗鞋、修鞋店的出現,無疑滿足了市民豐富多彩的護理鞋的需求,成為促進“鞋子美容店”發展的動力。(記者 王巧 實習生 程華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