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商令”實施后閩對俄出口貿易繼續快速增長
俄羅斯政府自4月1日起開始實行全面禁止外籍公民從事除商店外的零售貿易的法令,即“禁商令”。“禁商令”生效后,福建省對俄出口貿易未受影響,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據福州海關統計,法令實施以來的一個月,福建省對俄出口額達0.45億美元,增長35.9%,比3月份環比增長25.6%。主要出口商品為機電產品、紡織服裝、蘑菇罐頭、鞋等。
福州海關有關人士分析,“禁商令”實施后福建省對俄出口仍保持快速增長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禁商令”在俄各地的執行力度不一。“禁商令”公布后出現大量外商拋售產品的狀況,導致俄羅斯當地的貨品短缺、物價上漲,引發當地百姓和外國商人不滿。為維持當地經濟秩序,俄各地對執行“禁商令”并不熱衷。莫斯科市政府宣布暫緩“禁商令”執行,有些地方則采取規避措施幫助外國人繼續在當地經營,如俄阿穆爾州布拉戈維申斯克(海蘭泡)市政府已將其轄區內的中心露天市場升格為貿易服務中心。
二是國內企業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應對。在俄羅斯的部分中國企業,已通過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如將銷售渠道向超市、商場等主流消費市場轉移,把攤位升格為商店等,有效規避了“禁商令”的不利影響。
福州海關有關人士指出,雖然當前“禁商令”并未在俄羅斯全面執行,但俄羅斯整頓市場秩序的長期目標不可能改變。“禁商令”短期內對我國企業造成不利沖擊,長遠看則有利于營造更加公平、穩定的貿易環境。因此,國內企業應適時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調整經貿合作模式和經營方式,從該國政策調整中捕捉新的發展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