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3至5年內補護士缺口 專科護士逐步持證上崗
“馮姐,快過來,又扎不進了!”5月10日,沈陽醫學院奉天醫院,剛和記者沒嘮上幾句,專科護士馮桂華就趕緊救急去了。
明天(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全國142.6多萬名護士迎來了屬于自己的節日。記者從沈陽市衛生部門了解到,如今沈陽白衣天使隊伍已開始悄然變化,“身懷絕技”的專科護士日益走俏、男護士出現在急診前線……
護士節前夕,本報記者走近了她(他)們。
三至五年補上護士缺口
“住院了,誰都希望護士能常來看看。”市衛生局醫政處調研員劉淑芹感慨,“現在護士就是天天小跑都干不完活。”白衣天使數量的嚴重不足從根本上無法滿足百姓要求。
目前,全省共有注冊護士7.2萬人,其中沈陽2萬余人。如果按照國家要求,醫院病床與護士之比為1:0.4,像奉天醫院、四院、五院等綜合性醫院都基本達標,只有少數專科醫院人員缺編。“但1∶0.4這個標準是國家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制訂的,顯然已經跟不上社會需求的發展。”劉淑芹說,護理隊伍增容勢在必行。
據透露,近期沈陽將重點解決護士缺口問題,新開的醫院,如果護士人員不達標就嚴格減床;而現有的醫院要求逐年增加護士,力爭在3-5年內形成一支能夠基本滿足百姓醫療服務需求的護士隊伍。
遇到難題就請專科護士
今后,看到給咱扎針的護士戴著專科護士的徽章,你也不必奇怪,從“全”到“專”的專科護士是提升護理質量的必然趨勢。
現在,像馮桂華這樣的200余名專科護士正活躍在各大醫院的重癥監護、靜脈輸液和手術室里。
“不僅解決本院的難題,很多時候其他醫院碰到棘手難題也來請專科護士。”市護理質控中心主任李冰說,醫院一碰到高難度靜脈穿刺和靜脈給藥的活,或者小兒扎針扎不進的情況,大家立即向專科護士求救。經專業培訓后拿到專科護士證書的這些護士中的“專家”可了不得,是技術上的“大拿”。
逐步推行持專科證書上崗
“技術精,患者就信得過,這就是職業核心競爭力,將來專科護士會越來越火。”李冰說,今后在重癥監護室和手術室,包括血透、糖尿病等護理崗位上,逐步推行持專科證書上崗是一種必然趨勢。因此,市護理質控中心將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在3-5年內實現上述崗位護士的專科培訓率達到100%。
鏡頭1:男護士
臟活兒累活兒都得干
自從2005年沈陽誕生首批5位男護士以來,他們就因為萬紅叢中一點綠而受到關注。
時至今日,眾多男護士們變得更吃香。在今年3月份沈陽醫學院召開的2007屆畢業生雙選會上,男護士成了50多家用人單位爭奪的對象。用人單位需求數量大,畢業生卻不怎么多。這些學護理的大男孩們剛畢業就被分配到了大醫院,進入了ICU、急診等醫療“前線”。
男護士們幸福嗎?他們其實也有自己的難處。精神病院的護理工作有多難自不必說,在ICU的日子也是考驗。“ICU的工作不像其他病房比較規律,常常需要加班。”醫大一院ICU護士長張曉春介紹。
其實,性別帶給他們的是更多的體力活兒和加班時間。ICU護士工作相對特殊,頻繁接觸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及排泄物,受感染的危險性大;工作環境存在各種物理和化學的有害因素,比如噪音、射線、封閉的病房等等。
鏡頭2:新生兒重癥監護室護士
細心呵護890克寶寶
他,剛剛出生3天,只有890克,還不到一公斤重,柔弱得讓人心疼。在別的寶寶躺在媽媽懷里嗷嗷待哺時,他卻只能呆在盛京醫院的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里,而將他脆弱的生命變堅強的,是新生兒病房的護士們。
昨天11時,一雙溫柔的手正在為他做腹部按摩。“按摩對專業技術要求很高。”盛京醫院新生兒病房護士長姜紅介紹。
“近幾年,低出生體重兒和早產兒的出生率逐年升高。”姜紅說。目前,每天在這里出生的嬰兒有80-90個,而其中30%-40%是早產兒。當天,記者在NICU就看到了8個超低體重兒和26個早產兒,護士們的辛苦可想而知。
而要使這些低體重兒和早產兒成活,只有辛苦和耐心是不夠的,更多依賴的是護理技術的創新和改進。
鏡頭3:“頭皮針大王”
一個上午扎100多針
5月10日9時剛過,一位年輕的媽媽抱著患重感冒三個月大的寶寶從蘇家屯打車趕到市兒童醫院,急得滿眼淚花。
不停哭鬧的小寶寶已經躺在了護士長張麗面前。“一會扎完針要橫著抱孩子,夾住她的小胳膊,另一只手也要抓好,托住了,別讓孩子抓到輸液管。”張麗一邊跟孩子媽媽講注意要點,一邊仔細觀察孩子的頭皮,用手輕輕摸了摸,只見她兩個手指并攏,稍稍一擠就找到了嬰兒細細的頭皮靜脈,針頭準確地進去了,整個過程只用了三五秒鐘。
“頭皮針大王”,一個醒目的胸徽。記者看到,此時的輸液中心已經是川流不息,寶寶一個接一個等著扎針,像張麗這樣的“頭皮針大王”一上午能扎100多針!(朱曉京、葉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