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店拒絕國人被指“歧視”
“憑什么不讓中國人進!”昨日,市民馬先生向本報反映,自己在朝陽區奧特利瑪鞋城被商戶拒絕進入,認為受到歧視。商戶和鞋城安全員解釋,因為只做外貿批發,且希望對款式保密,所以不向中國人和零購者開放。北京市消協工作人員稱,商家的做法并不違反法規。
只做外貿批發生意
奧特利瑪鞋城位于日壇北路使館區,大字招牌為俄文和英文,中文店名只在門牌上小字標出。昨日中午,鞋城內所有的商鋪門上都掛著統一的白色布簾,只在偶爾掀起時能看見店內陳設。記者先后在十余家商鋪門外提出想買鞋,均被店員拒絕進入,“只批發,不零賣。”一位店員說,這里只做外貿批發生意,中國人不能進店參觀。
在鞋城內北側的一個商鋪門口,記者看到貨架上擺放著各類不同款式的鞋子,但都是單只的。店員說,貨架上的鞋子只是樣品,供買家選擇后下訂單,由廠家批量生產,“即使顧客要來零購,也買不到成雙的鞋子。”該店員表示,商鋪門口懸掛門簾是為了防止同行模仿商品樣式,而不是為了阻止中國顧客入內。
另有幾家商鋪的店員稱,店內提供的鞋子樣品型號過大,并不適合國人,而國內的商家一般會直接找廠家批發,因為這里“價格偏高”。
商戶維護自身利益
“做外貿利潤是要高一些。”鞋城工作人員趙先生解釋,商家的行為并非針對中國人,只不過鞋城本身在招徠商戶時就強調“外貿批發”。
趙先生說,鞋城內近百家商鋪都從事對外貿易,曾有商戶向工作人員反映,有人逛鞋城不是為了買鞋,而是觀察鞋子的款式用于仿制。商戶的做法也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
昨日下午,北京市消協熱線工作人員稱,商家有權界定顧客范圍,這樣的做法并不違反相關法規。
- 上一篇:300雙假冒名牌鞋落網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