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制鞋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技術合作共享市場
“經過這么多年,晉江鞋無論款式、質量、技術,都有重大的飛躍,不少企業甚至已經達到了國際水平。”日前,前來參加第九屆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的臺灣制鞋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林昭杰一邊參觀展館,一邊感嘆道。據了解,林昭杰自1999年晉江舉辦首屆國際鞋博會以來,每一屆都會帶著臺灣的企業家和采購商前來參加。
“大陸市場非常大,需要兩岸鞋企共同來滿足。”林昭杰分析,近年,祖國大陸對于鞋的需求,每年都以三成的速度增長,按照這個趨勢下去,五年以后,祖國大陸市場的消費能力將是“十分嚇人”的。
“這也為臺灣企業進入大陸市場創造了契機。”林昭杰認為,以前臺商都是通過大陸企業從事外貿,即放外貿單給大陸的企業,大陸企業為他們做OEM。除了近兩年到晉江設廠生產的臺灣鞋機商之外,截至目前為止,臺灣成品鞋企業里只有“達芙妮”一家在大陸設廠生產,并直接銷往國內市場。
林昭杰說,臺灣的原材料和鞋機的生產技術在國內乃至國外都是處于領先地位的。這幾年,兩岸交往密切,臺灣的許多先進技術也都及時傳到晉江。而晉江鞋企的學習能力很強,短短幾年,很多企業已經掌握了“要領”,并通過自身的鉆研,逐漸表現出超越的趨勢。
“創新是企業的競爭力之本,它要靠很多資源來實現。而其中最重要的兩部分,就是技術研發和人才。”林昭杰說,晉江要像臺灣一樣,成立自己的鞋類研發中心,由政府和制鞋工會各出資一半,為整個晉江鞋業的發展進行長遠和整體的研發。而人才,則需要設立人才培訓中心,通過培訓來幫助他們提高生產效率,最終節省生產力,提高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