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鞋業在轉移中升級換代
4月21日,一個俄羅斯商貿團將到成都武侯區和這里的制鞋企業談生意。“五六十個采購商,估計下單上千萬美元。”13日,這次經貿洽談會的牽線人,四川西部鞋都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彭軍告訴記者。
俄羅斯商人采購的成都鞋不一定就產自武侯區。從去年9月起,區內上千家鞋廠開始向金堂和崇州轉移。目前已有數十家制鞋企業的新廠在金堂、崇州的工業園區建成投產。
這是成都鞋業發展的“一都兩園”模式。武侯區大批生產型鞋企搬遷后,騰出的土地主要用于鞋類研發、貿易、物流。“我們一直想擴大生產規模,但在中心城區再建新廠是件很難的事。”成都派中派鞋業公司老板沈治權說,企業搬到崇州后由以前占地20畝、一條生產線擴建為占地80畝、8~12條生產線,預計今后將實現每年200萬~300萬雙鞋的生產能力。
“一都兩園”將支撐起成都鞋業今年近百億元的產值。根據4月初發布的成都市《“三新”突破年工業工作實施方案》,武侯、崇州、金堂今年制鞋總產值分別將達到70億元、13億元和3億元。
遠郊 家門口有了流水線工廠
金堂縣高板鎮,興和鞋業有限公司,8條生產線、1000多工人流水線作業。
這是一家由當地人文仁浩與臺灣和興泰集團合資興建的鞋廠。到廣東東莞制鞋企業打工十多年后,文仁浩選擇了回鄉創業。原因很簡單:成都鞋業近年發展勢頭迅猛,西部相對便宜的土地成本和充足的勞動力優勢。
“家門口就能找到工廠,再不用到外面去打工了。”高板鎮興橋社區6組村民唐群秀,母親有殘疾,兒子上初中,鎮上有了這么大規模的制鞋企業,對她來說意味著生計和家庭。據金堂縣預計,興和一家廠今年可以解決2000名勞動力就業,實現勞務收入2000多萬元。
制鞋的產業鏈往上延伸,為高板鎮的人們提供了更多掙錢的路子。周祥群參加鎮上的鞋面珠繡培訓班,取得合格證后繡一雙鞋面將賺近3元錢。一個月下來,用業余時間掙了600多元錢。
而在崇州,工業園區年內實現100家企業開工建設,20家建成投產;新引進制鞋及相關配套企業100家以上,總投資18億元以上;建設制鞋技工培訓中心,力爭全年培訓產業工人1.5萬人的目標亦已寫進政府的工作計劃。
“業內的說法是遍布全國的川籍制鞋工有150萬,占1/3。”西部鞋都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彭軍說。按照成都鞋業目前“一都兩園”的構架,武侯區原有的、東部沿海向內地轉移的制鞋企業今后都將主要布局在金堂和崇州。“遠郊區縣有了支柱產業,一是拉動經濟發展,二是有利于農村勞動力轉移。”他補充說,“市上這次黨代會提出推進工業新跨越、實現城鄉比較充分就業,這些問題在鞋這個產業里面都可以找到表達。農村勞動力不用再背井離鄉,他們在本地就業、在本地消費,這對于農村經濟發展乃至城鄉一體化的深入推進都有不可小視的作用。”
中心城區 產業換代升級
去年1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將“中國女鞋之都”的稱號授予成都。沿川藏路一直往南至金花街道辦,就是武侯區政府與民間資金共同打造的“中國女鞋之都?品牌企業基地”。
計劃年內開業的品牌企業基地占地近3000畝,集鞋材選購、鞋貿交易、鞋廠展示、鞋業技術開發、專業物流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目前,廣東的才豐、華茂鞋材公司,溫州鞋材協會以及幾家專業物流公司已經入駐基地。“這是一個綜合性的鞋業產業平臺。”彭軍說,相比廣東、溫州等地,成都鞋業的軟肋在于開發能力、產品配套,引進沿海企業就是要逐步解決這些問題。同時,成都實施“一都兩園”戰略,基地也是武侯鞋業提檔升級的重要載體。
彭軍習慣不時起身從5樓的辦公室向外望,東面是古奇、南面是武駿,這些都是武侯乃至成都叫得響的制鞋企業。“他們都接了美國的訂單。像古奇,現在做的全是美單,3條流水線,一天近萬雙的產量。”從2005年開始,在西部鞋都公司牽線搭橋之下,美國鞋業經銷與零售商協會以及派拉蒙等巨型采購商先后到武侯的鞋廠看廠下單。“現在有近10家企業做美單。美國的訂單量大、穩定,但對質量要求很高。”
美國的訂單還只是起步階段,成都鞋70%的出口還在俄羅斯和東歐。彭軍說,下一步是組織成都鞋廠的老板考察俄、美市場,“在俄羅斯,要讓成都鞋從露天市場走進展會;在美國,要爭取更多采購商來看廠下單。”
引進來、走出去,增加成都鞋的交易機會,正是武侯作為“一都兩園”中的“都”應該發揮的職能。隨著鞋廠逐漸往崇州和金堂遷移,武侯鞋業的生產規模將不會再有擴大,其功能定位將轉向發展產業鏈中的產品研發、物流、貿易、信息、人才培訓中心等,以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形成以第三產業為主的新的經濟增長點。按照成都市《“三新”突破年工業工作實施方案》,武侯區本月內將完成鞋都工業園調規,進一步增大商業用地的比例。而其研發、貿易、展示、培訓、信息中心功能定位的詳細布局規劃編制也將于月內完成。
南通群愛鞋業有限公司創辦于1997年4月,生產的“群愛牌”男女系列皮鞋先后榮膺“江蘇市場用戶滿意產品”、“江蘇市場暢銷品牌”、“江蘇市場公認名牌產品”和“中國市場名優產品”稱號,產品暢銷江蘇、山東、安徽等地區。公司東臨黃海,南臨長江,處于我國沿海、沿江經濟帶“T”結構的銜接地帶。公司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廠房面積5000多平方米。公司生產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
千里之行,始于群愛。公司將本著“團結拼搏、開拓進取、用戶至上、服務到家”的宗旨,竭誠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滿意的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