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法”合并影響 晉江民企流行上市
4月以來,晉江聯盟服裝織造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旭日特別忙,用他的話說,他忙得一日三餐都只能在車上啃面包或泡方便面。
原來,這位民營企業老總正一頭扎在全方位的企業上市運作中。
在福建省晉江市,忙于上市運作的民營企業家何止蔡旭日一人。據晉江市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近半年來晉江市民營企業掀起了一股上市熱。截至4月初,全市有近40家民營企業向有關部門提出了上市申請,還有數十家民營企業啟動了上市的前期調查論證程序。
“兩法”合并引導民企轉變觀念
然而,和晉江不少民營企業家一樣,蔡旭日當初對企業上市可是有很多顧慮的,顧慮之一就是稅收負擔。企業要上市,就要建立完善的制度框架,健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實行規范透明的財務制度。而財務制度規范透明,就意味著企業必須嚴格按章納稅。這對一些民營企業來說,往往意味著稅負的增加。
“過去很多企業出于降低稅收成本的考慮,可能采取一些不規范的經營手法。例如,他們不得不在采購原材料時接受供應商不開發票的無理要求,而這一不規范的財務行為,同上市公司對財務制度規范的要求相距甚遠。因此,企業在財務管理上完全按規范操作,稅收負擔肯定會增加,33%的所得稅率,還有很多合理的成本費用得不到稅前扣除,確實讓企業難以承受。”蔡旭日說。
正在積極謀劃上市的晉江親親食品公司一名副總經理對記者說,以前內外資企業實行兩種所得稅制度,外資企業享受超國民待遇,內資企業承受較重的稅負,這種不公平的稅收制度,造成了很多扭曲行為。企業經營者都是趨利避害、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在當時的條件下,一些民營企業首先想到的不是上市,而是千方百計爭取享受“外資”待遇。這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晉江民企的上市欲望。
從事服裝加工生產的晉江華利紡織工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洪建設做過一個測算,在晉江加工生產一套同品質的中檔(出廠價400元)服裝,內資企業的稅收成本要高出同規模的外資企業40元左右,“也就是說每生產100元的服裝,我們要多付稅收成本10元左右”。服裝加工市場競爭相當激烈,正是看到外資企業這一“利好”,不少民營企業利用晉江地處僑鄉,與臺灣、港澳以及東南亞臨近這一獨特的優勢,通過各種方式“引進外資”,改變身份,享受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以致相當一段時間以來“假外資”泛濫。
洪建設說,假“外資”的泛濫,又反過來使我們這樣的民營企業在競爭中經常處于不利的地位。近幾年來,晉江一些外企利用享受稅收優惠得來的成本優勢,在產品出口時搞低價競爭,打價格戰,使得我們這些內資企業在競爭中忙于應付,疲于奔命,無暇考慮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難于為企業上市創造條件。
“‘兩法’合并后,這些困擾我們民營企業多年的難題迎刃而解了。”洪建設說:“內外資企業實行統一的企業所得稅制度后,企業競爭將主要體現在產品品質、品牌知名度、企業規模和先進工藝上。很多民營企業家也會調整思路,考慮如何創造條件,將企業做大做強,這時候,爭取上市自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以前流行合資,現在流行上市。上市,首先是晉江企業家觀念的變化。”親親食品公司副總經理以這句話來概括晉江民企風向標的轉向。
稅負降低為企業上市創造條件
晉江市大部分民營企業由家族企業發展而來,通過上市,能夠擺脫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引進現代企業管理。同時,通過上市融來大額資本能夠使企業迅速擴大生產規模,采用先進技術,延長銷售半徑,整合上下游行業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從而極大地提升企業競爭力。
上市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是,企業上市的門檻也著實不低。中國證監委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對股票發行人條件做了嚴格規定。如,企業生產經營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成長性好;企業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登記、設立、運作,現代企業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健全;企業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超3億元,累計凈利潤超3000萬元。
晉江市政府提供的一份材料顯示,2006年度晉江企業銷售收入超1億元的有186家。從營業規模來看,這些企業都有可能沖擊“上市”的門檻。但從行業來看,晉江民企集中在服裝、鞋業、食品、樹脂、陶瓷、機械零件等制造業領域。這些行業長期處于買方市場,競爭激烈,平均利潤率低,一些企業利潤長期在6%上下徘徊,企業利潤指標難于達到上市要求。而新的所得稅法法施行后,內資企業所得稅稅率從33%下調到25%,降低了8個百分點,對計稅工資、廣告列支、捐贈扣除的規定也已經或有望放寬,在同樣的經營條件下,內資企業的凈利潤必將有一個明顯的增長。
國內知名的服裝企業七匹狼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吳興群向記者介紹,已經在深交易所上市的七匹狼股份公司2006年銷售額為4.5億元,實現利潤4200多萬元,繳納所得稅1400萬元,如果按稅率25%計算,所得稅將下降330萬元,相當于股份公司每股收益增加3分錢。2008年七匹狼股份公司計劃銷售額5億~6億元,預計利潤7000萬元,執行新的所得稅率,將給公司減少560萬元的稅收成本。
聯盟服裝織造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旭日介紹,2006年聯盟服裝織造有限公司稅前利潤為1800萬元,如果按25%的稅率計算,公司可以增加144萬元的凈利潤;按照公司的規劃,2008年利潤總額可望突破2200萬元,所得稅下調將為公司帶來近180萬元的凈收入,用這筆錢可為企業發展辦不少實事。
一位制鞋企業老總透露,他的公司2006年稅后利潤為670多萬元,按一季度的銷售勢頭和利潤率,今年有望突破700萬元;2008年公司新的生產線投產,銷售額和利潤總額都將有較大提升,加上屆時執行新的所得稅率,企業凈利潤一定會有一個突破性的增長,3年累計凈利潤超3000萬元,到2008年將有可能變為現實。他的公司已開始與管理、證券、會計、法律界人士接觸,為企業上市提前謀劃。
“兩法”合并后,對內資企業計稅工資、廣告支出等稅前扣除的規定也有望放寬,內資企業還將獲得更大的實惠。七匹狼股份公司財務部負責人介紹,七匹狼股份公司2006年廣告投入6000多萬元,按銷售額4.5億元的8%計算,只能扣除3600萬元,還有2000多萬元不能做稅前扣除,僅此一項,就要多繳所得稅數百萬元。
據了解,近年來晉江民營企業很重視品牌推廣,七匹狼、九牧王、安踏、德爾惠、361等品牌都紛紛通過加大廣告投入來擴大影響。去年晉江服裝、制鞋企業在電視廣告上的投入就高達8億元,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廣告支出得不到稅前扣除。
知名運動品牌安踏集團公司總經理丁志忠算了一筆帳:“去年我們公司員工平均月工資是2450元,管理和技術干部的工資月平均達到5000元,全年下來,工薪支出方面有上千萬元無法稅前扣除。”經了解其他行業,目前晉江紡織服裝行業普通工人的工資雖然不高,但技術工人的平均工資已達到每月2000元以上,而且還有上升的趨勢;樹脂、陶瓷等行業技工工資為2200元~2500元,管理人員工資在3000元~5000元。在“兩法”合并前,外資企業工資成本可全額在稅前扣除,而內資企業只能按人均每月1600元扣除。晉江民企基本上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在人力成本方面,內資企業明顯承受了較重的稅收負擔。
據晉江市地稅局初步測算,新所得稅法實施后,僅以稅率下降一項來測算,市地稅部門管轄的內資企業所得稅將減收1億元左右。也就是說,晉江內資企業將由此增加1億元的凈利潤,這1億元可以為它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供不少籌碼,也為那些準備沖刺上市門檻的企業準備了條件。
政府扶持打造“晉江板塊”
晉江民營企業的發展模式,20多年來經歷了產品經營和品牌經營兩個階段,現正邁步走向資本經營的階段。但截至目前,晉江已上市的企業僅有5家,募集資金20億元。對此,晉江市委書記楊益民表示,過去由于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晉江一些民營企業處于上市與不上市的矛盾徘徊中,近年來許多民企轉變了思想觀念,認識到企業要做強做大,上市是一條不錯發展的道路。
數據顯示,至2006年底,晉江市規模以上企業達1248家,其中年產值超億元企業186家,年利稅總額超千萬元企業123家,年納稅超500萬元企業100余家。良好的企業效益讓晉江經濟發展一再提速,也為晉江培育了足夠的上市后備資源。
不久前,晉江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企業改制上市工作的意見》。提出了晉江市打造上市后備梯隊,降低企業上市成本,提高資本運營效益的指導意見和具體措施。
據了解,晉江的目標是,在2008年力爭使上市的企業達到10家,爭取到“十一五”末,全市股份制企業總數達到50家,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達15家以上,通過首發、增發、配股、發行可轉債等途徑從資本市場募集資金超過50億元。打造資本市場上的“晉江板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