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降耗促青島雙星集團快速增長
國家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青島雙星集團通過實施以“建設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資源節約型企業”為目標,圍繞“節能、降耗、減污、增效”展開工作,為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開拓了空間,走出了一條節約能源的新路子。
如果說技術創新是企業占領市場的敲門磚,那么節能降耗就是促進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的墊腳石。2006年,雙星集團通過節能降耗實現經濟效益近6000萬元,促進了企業經濟效益的大幅增長。
在制鞋業,由蒸汽鍋爐改為導熱油鍋爐系統,雙星是全國第一家。2006年,雙星集團針對煤耗大、費用高的實際情況,大膽取消了全部蒸汽鍋爐,在全集團各鞋廠推廣運用導熱油鍋爐系統,使煤、電、水用量大大減少。僅此一項,一個制鞋廠全年就為雙星降低成本達100多萬元,經濟效益提高15%以上。
近幾年來,在生膠等原材料價格不斷暴漲的情況下,雙星集團認識到節能是解決企業原材料價格暴漲不利因素的重要途徑,為此,該集團堅持走節約型之路,采取多種措施應對原材料價格暴漲不利因素。
首先,管理節能。他們將節能降耗的目標和責任分解、細化到班組和個人,這一管理辦法,讓員工都想盡千方百計自行地節約降耗,不但杜絕了“長明燈”、“長流水”的能源浪費現象,員工還提出了很多節約能源的好辦法,真正使人人自覺節約“一粒膠、一度電、一滴水”的理念深入到每名員工中。過去的廢物現在成了“寶”,雙星的員工們為了提高效益,自己算起了經濟賬,如,員工使用的膠糊桶因天天使用,桶里常積著厚厚的一層膠皮,以前都作為廢物丟掉了,現在員工在更換膠糊時,都自覺將膠皮從桶上扒下來退回倉庫,不但“變廢為寶”,也促進企業現場管理的整潔有序。有的員工主動對炭黑粉塵進行回收,對掉在地上的每一粒膠豆也都非常珍惜的撿起來,節能降耗成為每個員工的良好習慣和自覺行動。
其次,技術節能。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實行“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一線操作工”三結合的全員創新管理模式,他們通過引進新技術、改造老設備、改進舊工藝、創新操作法,用科技創新的辦法減少人員、減少消耗,為企業節約了大量資金。對于生產中用于冷卻、降溫的水全部經過冷卻塔進行循環使用,降低了水資源的浪費。同時,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崗位競賽,調動操作工積極性,發明了上千種以工人名字命名的創新操作法,使材料利用率達到最高,小改小革項目在雙星層出不窮,呈現百花齊放之勢。如:壓延機是“吃膠大戶”,輪胎總公司壓延班班長閆豐祥將創新挖潛的目標瞄向了壓延機。經過摸索研究,他發現原來是壓延機設計不合理所致,于是進行了改進,不但徹底解決了生產中堵塞膠料等問題,年可節約資金5萬多元。雙星熱電廠運行三值陳偉和鍋爐人員經過反復試驗,摸索了一套經濟可行的燒鍋爐的新操作法,每天可節電210度。
制度節能。加強節能規章制度體系建設,對節能典型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表彰,對在節能管理、節能技術研究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及個人給予重獎,對于浪費能源現象出“重拳”進行重罰。“超罰節獎”的一系列措施,使員工切身明白了節能降耗的重要性。
為了尋求今后企業更大更快地發展,雙星集團將繼續開展內部挖潛,積極開發應用節能技術、清潔生產工藝、廢料回收再利用等技術,積極推進國家清潔生產標準,創建國家環境友好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