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鞋業:一個傳統產業的升級之路
2007-04-12 08:03:05 來源:經濟日報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20多年前,晉江制鞋業抓住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獲得了高速發展。如今,晉江制鞋業躍上新臺階——— 晉江鞋業:一個傳統產業的升級之路
晉江部分制鞋企業把發展的重心投向了打造自主品牌、提升產品品質。他們以科技進步為先導,注重技改投入,引進高級人才和先進技術以促進產品的升級換代。
晉江,我國重要的旅游鞋和運動鞋生產基地。4月19日,這里將迎來第九屆國際鞋業博覽會。
20多年前,晉江制鞋業抓住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依靠當地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獲得競爭優勢,創造了一個產業高速發展的傳奇。如今,鞋業已成為晉江系列產業名片中的一張“王牌”。全市現有鞋類企業3000多家,鞋類出口企業445家,從業人員超過35萬,年產各類鞋7億多雙,年產值200多億元。其中,旅游、運動鞋總產量占全國的40%、世界的20%,產品60%進入國際市場,行銷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批擁有較強競爭力和較大市場份額的產品如安踏、亞禮得、愛樂、361°、特步等,已經成為這個行業的領軍品牌。
這樣一個龐大的產業集群在科技日益發達、行業分工日益明晰的今天如何立于不敗之地,是晉江市委、市政府和晉江鞋業企業近年來共同關注和思考的問題。為了探詢晉江鞋業的升級之路,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品牌:
鞋業騰飛的支撐點
到過晉江的人說,要認識晉江得先從鞋開始,這話并不夸張。走進晉江制鞋業的主產地陳埭鎮,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濃郁的“鞋味":鞋店林立,商賈如流,“井”字形的四條大街上分布著近600家鞋材店鋪,這個集鞋材批發零售、儲運、鞋機展銷為一體的鞋市綿延達數公里。陳埭鞋材市場與廣東東莞、浙江溫州并稱為全國三大鞋業原輔材料市場,在這里,大到制鞋的機械設備,小到鞋釘鞋扣,只要是制鞋業需要的,應有盡有,無一不備。走在這里,仿佛走進一個鞋的世界,到處能看到與鞋有關的廣告,林林總總,形形色色,或在屋頂,或在路旁,令人眼花繚亂。這條街市吸引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鞋材鞋機客商入市經營,年交易額80多億元,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鞋材市場之一。
20世紀80年代,晉江人制鞋主要靠錘子、剪刀和縫紉機等比較原始的工具,從事著投資少、技術要求不高的珠拖鞋、硫化鞋生產,鞋類生產企業以家庭作坊為主,生產方式粗放、市場效益低下。從90年代開始,晉江制鞋業通過合資引進國內外先進生產裝備,走增資擴營、規模擴張之路,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在品牌成為消費價值主要取向的今天,晉江一些有實力、有眼光的企業把發展的重心投向了打造自主品牌、提升產品品質。他們以科技進步為先導,注重技改投入,引進高級人才和先進技術以促進產品的升級換代。最近幾年,全市引進了自動制鞋流水線2000多臺(套),EVA鞋底一次成型注塑機近60臺,年均投入技改資金8億多元,許多產品在式樣設計、鞋材選擇等方面已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安踏公司“運動科學實驗室”,是國內體育用品領域首屈一指的研發機構。2003年底,一個“國家級鞋類檢測重點實驗室”又落戶晉江。這個實驗室的檢測能力涉及鞋類、服裝、玩具、拉鏈等領域50類產品315個項目。許多企業在下料生產前,主動把原材料送來檢測,待檢測結果合格后再投產。
品牌意識的覺醒催生了晉江制鞋業的創牌熱,而市委、市政府著力推進的名牌戰略則奠定了晉江制鞋業由產品經營走向品牌經營的基礎。目前全市鞋業企業擁有32項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占全國運動鞋行業的一半以上,還有60多個入選福建省著名商標和名牌。30多家企業在美國、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100多個商務機構。“安踏”等企業在全國各大中城市擁有數以千計的網點和專賣店。2003年在匈牙利布達佩斯亞洲中心開業的“中國鞋都晉江街”是晉江品牌走向國際的一次集體嘗試。全市有30多家制鞋企業在此與國際知名品牌建立生產和營銷聯盟關系。
展會:
接軌市場的起跑點
從1999年起,晉江已經連續舉辦了八屆國際鞋業博覽會。如今這個鞋博會已成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和美譽度的專業展會并正向國際知名鞋業展會的前沿靠攏。
辦鞋業博覽會要達到什么效果?
晉江在辦展之初就已經明確了它的指導思想和發展方向。晉江市委書記楊益民說,晉江舉辦鞋博會,一不為了“作秀”,二不追求“轟動效應”,而是以晉江的鞋業這個巨大產業為載體和平臺,通過展會這種便捷有效的交流和交易形式,搭建一座產、供、銷、研之間的橋梁和紐帶,進而以鞋產業的發展帶動其他產業的聯動發展,使每次鞋博會都成為企業拓展海內外市場的新的起跑點。
為了讓每一屆展會都保持足夠的“新鮮度”,讓每一個前來參會的買家和賣家都不空手而歸,同時也為當地的企業每次都能從鞋博會上獲取到最有價值的信息,鞋博會組委會每次都在備展上下足功夫,以求出新出彩。他們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學習國內國外各類展事活動的優秀經驗和做法,遠赴德國考察國際上最富盛名的杜塞爾多夫鞋展,采用各種方法吸納和了解參展企業的需求和意見。晉江市常務副市長洪于權說,對組委會的成員來說,每一次鞋博會的落幕都意味著新一屆鞋博會的大幕拉開,當買家和賣家心滿意足地滿載而歸的時候,組委會的人們已經開始考慮下一屆鞋博會如何舉辦了。
以即將舉辦的第九屆晉江鞋博會為例,今年展會設了1600個國際標準展位,來自意大利、美國、日本、韓國等16個國家和地區的鞋成品、鞋材、鞋機企業早早的就把大部分展位預訂了下來。記者在組委會的一份參展名單上看到,除了國內知名的安踏、雙星、富貴鳥、特步、亞禮得、愛樂、361°等企業外,意大利滿譽集團、韓國日星、多寶、德國DESMA 、英國3M 等眾多國際著名品牌也將同場亮相。
以鞋博會促進晉江鞋業的產業升級、讓更多企業接軌國際制鞋潮流,是歷屆鞋博會的一個重要看點。作為世界著名的時尚之都,意大利頂級設計師設計的新鞋版代表著世界鞋業的流行趨勢,第九屆國際鞋業博覽會專辟的鞋版專區給了意大利設計師一個亮相的舞臺,他們帶來的近千款最新鞋樣足令所有的參會者眼睛一亮,這些看好中國巨大消費市場和生產基地的設計師們還將與當地的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一批世界名牌的首席設計師也將與會進行專業演講。
據記者了解的情況,前八屆鞋博會的客流量總數為50多萬人次,合同交易200多億元,而第九屆博覽會的展位相當于首屆的3倍,參會人數也將達到歷年之最。
提升:
構筑創新的著力點
在經歷了10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后,如何讓晉江制鞋這個傳統產業之樹常青?這是政府部門和企業共同面臨的課題。
2006年,晉江的鞋業出口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一年的成品鞋出口為5.34億雙,數量比上年度下降了7.99%,而出口金額則上升了1.69%,每雙鞋的平均單價比上年增長了10.2%。晉江市市長李建輝說,這一現象反映出晉江的鞋產業已經具備了足夠強的抗風險能力和實力,產業正在呈現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良好勢頭。
晉江鞋業的今天,來自當地政府和企業多年來持之以恒的努力和追求,來自于企業品牌意識的覺醒以及對市場需求的高度敏感。為了這一天,他們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為了開發和研制CBA系列專業產品,安踏公司在2005年斥資2000萬元創建了國內體育用品領域最高等級的研發機構“運動科學實驗室”,這個占地面積4000余平方米的實驗室里有近50位研究人員,它的主要功能和任務,就是用科技的手段真實地記錄和模擬運動員的腳部運動形態,進而研制出適合不同運動員腳部動態習慣的運動鞋。這項技術在國際上也屬于領先和超前的。
無獨有偶,在安踏為中國的運動健兒們研制專業鞋的同時,晉江的另一個大型制鞋企業喜得龍也與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結成戰略合作伙伴,計劃從今年5月開始首次在全國開展一項名為“腳型普查”的活動。喜得龍董事長林水盤說,目前市場上的運動鞋普遍采用的是歐洲鞋楦標準,沒有真正適合中國人腳型的鞋楦。這次腳型普查就是為了制作出真正適合中國人的鞋楦,把第一手的數據準確植入和運用到喜得龍的產品中。
近年來,晉江的制鞋企業紛紛借助國內高校、科研機構技術力量,創建省級、國家級企業或行業研發中心,加大產品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攻關力度,研究開發出不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個性化產品,一些企業甚至已經成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起草單位。
在晉江,一些大企業的負責人、研發和銷售人員出國的機會很多,辦手續也很簡便。為什么?用陳埭鎮王鎮長的話說,是為了出去“吸氧”,吸取國外同行最新技術之“氧”,吸取世界鞋業發展之“氧”。在“吸氧”的同時帶回的是大把的訂單。如今在拉斯維加斯鞋展、杜賽爾多夫鞋展、廣交會以及中國體博會等國內外專業展會上,到處可以發現晉江鞋商的身影。
與企業的需求相適應的是,當地政府近年來一直致力于制鞋業的轉型、升級、接軌,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致力構建一個符合晉江實際的、結構協調、布局合理、獨具特色的產業體系,使制鞋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產業發展正逐步實現由單純注重數量擴張的粗放型快速增長模式向注重質量效益、可持續發展的集約型穩步增長模式的轉化。這幾年晉江市出臺了多項鼓勵企業開展自主創新、優化產品結構的文件和政策,提高同一產業內部專業化生產和社會化協作的密集度,促進集群內企業創新互動和競爭協同,引導企業通過引進和轉化國內外先進技術、設備,縮短企業和國內外同行的技術差距,以強化企業創新力度,提升產品技術含量。這些舉措的推出,給了企業一個主動向高品質、高起點躍升的平臺,實現了晉江鞋業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
為促進晉江鞋業的產業升級、讓更多企業接軌國際制鞋潮流,晉江從1999年起開始舉辦鞋博會。今年4月19日晉江將舉辦第九屆國際鞋業博覽會。
晉江部分制鞋企業把發展的重心投向了打造自主品牌、提升產品品質。他們以科技進步為先導,注重技改投入,引進高級人才和先進技術以促進產品的升級換代。
晉江,我國重要的旅游鞋和運動鞋生產基地。4月19日,這里將迎來第九屆國際鞋業博覽會。
20多年前,晉江制鞋業抓住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依靠當地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獲得競爭優勢,創造了一個產業高速發展的傳奇。如今,鞋業已成為晉江系列產業名片中的一張“王牌”。全市現有鞋類企業3000多家,鞋類出口企業445家,從業人員超過35萬,年產各類鞋7億多雙,年產值200多億元。其中,旅游、運動鞋總產量占全國的40%、世界的20%,產品60%進入國際市場,行銷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批擁有較強競爭力和較大市場份額的產品如安踏、亞禮得、愛樂、361°、特步等,已經成為這個行業的領軍品牌。
這樣一個龐大的產業集群在科技日益發達、行業分工日益明晰的今天如何立于不敗之地,是晉江市委、市政府和晉江鞋業企業近年來共同關注和思考的問題。為了探詢晉江鞋業的升級之路,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品牌:
鞋業騰飛的支撐點
到過晉江的人說,要認識晉江得先從鞋開始,這話并不夸張。走進晉江制鞋業的主產地陳埭鎮,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濃郁的“鞋味":鞋店林立,商賈如流,“井”字形的四條大街上分布著近600家鞋材店鋪,這個集鞋材批發零售、儲運、鞋機展銷為一體的鞋市綿延達數公里。陳埭鞋材市場與廣東東莞、浙江溫州并稱為全國三大鞋業原輔材料市場,在這里,大到制鞋的機械設備,小到鞋釘鞋扣,只要是制鞋業需要的,應有盡有,無一不備。走在這里,仿佛走進一個鞋的世界,到處能看到與鞋有關的廣告,林林總總,形形色色,或在屋頂,或在路旁,令人眼花繚亂。這條街市吸引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鞋材鞋機客商入市經營,年交易額80多億元,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鞋材市場之一。
20世紀80年代,晉江人制鞋主要靠錘子、剪刀和縫紉機等比較原始的工具,從事著投資少、技術要求不高的珠拖鞋、硫化鞋生產,鞋類生產企業以家庭作坊為主,生產方式粗放、市場效益低下。從90年代開始,晉江制鞋業通過合資引進國內外先進生產裝備,走增資擴營、規模擴張之路,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在品牌成為消費價值主要取向的今天,晉江一些有實力、有眼光的企業把發展的重心投向了打造自主品牌、提升產品品質。他們以科技進步為先導,注重技改投入,引進高級人才和先進技術以促進產品的升級換代。最近幾年,全市引進了自動制鞋流水線2000多臺(套),EVA鞋底一次成型注塑機近60臺,年均投入技改資金8億多元,許多產品在式樣設計、鞋材選擇等方面已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安踏公司“運動科學實驗室”,是國內體育用品領域首屈一指的研發機構。2003年底,一個“國家級鞋類檢測重點實驗室”又落戶晉江。這個實驗室的檢測能力涉及鞋類、服裝、玩具、拉鏈等領域50類產品315個項目。許多企業在下料生產前,主動把原材料送來檢測,待檢測結果合格后再投產。
品牌意識的覺醒催生了晉江制鞋業的創牌熱,而市委、市政府著力推進的名牌戰略則奠定了晉江制鞋業由產品經營走向品牌經營的基礎。目前全市鞋業企業擁有32項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占全國運動鞋行業的一半以上,還有60多個入選福建省著名商標和名牌。30多家企業在美國、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100多個商務機構。“安踏”等企業在全國各大中城市擁有數以千計的網點和專賣店。2003年在匈牙利布達佩斯亞洲中心開業的“中國鞋都晉江街”是晉江品牌走向國際的一次集體嘗試。全市有30多家制鞋企業在此與國際知名品牌建立生產和營銷聯盟關系。
展會:
接軌市場的起跑點
從1999年起,晉江已經連續舉辦了八屆國際鞋業博覽會。如今這個鞋博會已成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和美譽度的專業展會并正向國際知名鞋業展會的前沿靠攏。
辦鞋業博覽會要達到什么效果?
晉江在辦展之初就已經明確了它的指導思想和發展方向。晉江市委書記楊益民說,晉江舉辦鞋博會,一不為了“作秀”,二不追求“轟動效應”,而是以晉江的鞋業這個巨大產業為載體和平臺,通過展會這種便捷有效的交流和交易形式,搭建一座產、供、銷、研之間的橋梁和紐帶,進而以鞋產業的發展帶動其他產業的聯動發展,使每次鞋博會都成為企業拓展海內外市場的新的起跑點。
為了讓每一屆展會都保持足夠的“新鮮度”,讓每一個前來參會的買家和賣家都不空手而歸,同時也為當地的企業每次都能從鞋博會上獲取到最有價值的信息,鞋博會組委會每次都在備展上下足功夫,以求出新出彩。他們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學習國內國外各類展事活動的優秀經驗和做法,遠赴德國考察國際上最富盛名的杜塞爾多夫鞋展,采用各種方法吸納和了解參展企業的需求和意見。晉江市常務副市長洪于權說,對組委會的成員來說,每一次鞋博會的落幕都意味著新一屆鞋博會的大幕拉開,當買家和賣家心滿意足地滿載而歸的時候,組委會的人們已經開始考慮下一屆鞋博會如何舉辦了。
以即將舉辦的第九屆晉江鞋博會為例,今年展會設了1600個國際標準展位,來自意大利、美國、日本、韓國等16個國家和地區的鞋成品、鞋材、鞋機企業早早的就把大部分展位預訂了下來。記者在組委會的一份參展名單上看到,除了國內知名的安踏、雙星、富貴鳥、特步、亞禮得、愛樂、361°等企業外,意大利滿譽集團、韓國日星、多寶、德國DESMA 、英國3M 等眾多國際著名品牌也將同場亮相。
以鞋博會促進晉江鞋業的產業升級、讓更多企業接軌國際制鞋潮流,是歷屆鞋博會的一個重要看點。作為世界著名的時尚之都,意大利頂級設計師設計的新鞋版代表著世界鞋業的流行趨勢,第九屆國際鞋業博覽會專辟的鞋版專區給了意大利設計師一個亮相的舞臺,他們帶來的近千款最新鞋樣足令所有的參會者眼睛一亮,這些看好中國巨大消費市場和生產基地的設計師們還將與當地的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一批世界名牌的首席設計師也將與會進行專業演講。
據記者了解的情況,前八屆鞋博會的客流量總數為50多萬人次,合同交易200多億元,而第九屆博覽會的展位相當于首屆的3倍,參會人數也將達到歷年之最。
提升:
構筑創新的著力點
在經歷了10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后,如何讓晉江制鞋這個傳統產業之樹常青?這是政府部門和企業共同面臨的課題。
2006年,晉江的鞋業出口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一年的成品鞋出口為5.34億雙,數量比上年度下降了7.99%,而出口金額則上升了1.69%,每雙鞋的平均單價比上年增長了10.2%。晉江市市長李建輝說,這一現象反映出晉江的鞋產業已經具備了足夠強的抗風險能力和實力,產業正在呈現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良好勢頭。
晉江鞋業的今天,來自當地政府和企業多年來持之以恒的努力和追求,來自于企業品牌意識的覺醒以及對市場需求的高度敏感。為了這一天,他們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為了開發和研制CBA系列專業產品,安踏公司在2005年斥資2000萬元創建了國內體育用品領域最高等級的研發機構“運動科學實驗室”,這個占地面積4000余平方米的實驗室里有近50位研究人員,它的主要功能和任務,就是用科技的手段真實地記錄和模擬運動員的腳部運動形態,進而研制出適合不同運動員腳部動態習慣的運動鞋。這項技術在國際上也屬于領先和超前的。
無獨有偶,在安踏為中國的運動健兒們研制專業鞋的同時,晉江的另一個大型制鞋企業喜得龍也與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結成戰略合作伙伴,計劃從今年5月開始首次在全國開展一項名為“腳型普查”的活動。喜得龍董事長林水盤說,目前市場上的運動鞋普遍采用的是歐洲鞋楦標準,沒有真正適合中國人腳型的鞋楦。這次腳型普查就是為了制作出真正適合中國人的鞋楦,把第一手的數據準確植入和運用到喜得龍的產品中。
近年來,晉江的制鞋企業紛紛借助國內高校、科研機構技術力量,創建省級、國家級企業或行業研發中心,加大產品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攻關力度,研究開發出不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個性化產品,一些企業甚至已經成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起草單位。
在晉江,一些大企業的負責人、研發和銷售人員出國的機會很多,辦手續也很簡便。為什么?用陳埭鎮王鎮長的話說,是為了出去“吸氧”,吸取國外同行最新技術之“氧”,吸取世界鞋業發展之“氧”。在“吸氧”的同時帶回的是大把的訂單。如今在拉斯維加斯鞋展、杜賽爾多夫鞋展、廣交會以及中國體博會等國內外專業展會上,到處可以發現晉江鞋商的身影。
與企業的需求相適應的是,當地政府近年來一直致力于制鞋業的轉型、升級、接軌,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致力構建一個符合晉江實際的、結構協調、布局合理、獨具特色的產業體系,使制鞋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產業發展正逐步實現由單純注重數量擴張的粗放型快速增長模式向注重質量效益、可持續發展的集約型穩步增長模式的轉化。這幾年晉江市出臺了多項鼓勵企業開展自主創新、優化產品結構的文件和政策,提高同一產業內部專業化生產和社會化協作的密集度,促進集群內企業創新互動和競爭協同,引導企業通過引進和轉化國內外先進技術、設備,縮短企業和國內外同行的技術差距,以強化企業創新力度,提升產品技術含量。這些舉措的推出,給了企業一個主動向高品質、高起點躍升的平臺,實現了晉江鞋業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
為促進晉江鞋業的產業升級、讓更多企業接軌國際制鞋潮流,晉江從1999年起開始舉辦鞋博會。今年4月19日晉江將舉辦第九屆國際鞋業博覽會。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晉鞋企缺席讓采購商遺憾
- 下一篇:“世界杯經濟”升溫:零食和鞋服消費也“蹭蹭”上漲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