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星集團2007年力爭打造中國制造加工業大集團
2007年雙星集團將繼續加大力度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進一步理順產業分工,以輪胎作為發展重點和主攻方向,帶動機械的發展,實現制鞋、輪胎、機械三大產業的再發展、再提高。
一、發展目標
用3---5年的時間,輪胎、機械、制鞋三大產業都做大做強,實現“把雙星打造成中國綜合性制造加工業大集團”的戰略發展目標。輪胎要以發展全鋼胎為重點,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爭取用3年左右時間進入全國同行業前三名;機械要形成以鑄機產業、橡機產業、環保產業、數控鍛壓產業為主體的產業鏈群,帶動電器產業、鍛壓設備產業的發展,爭取用3年時間構建雙星機械衛星產業鏈群;制鞋要提高產品檔次,進軍高端市場,繼續保持全國行業排頭兵的位置,爭取用2年時間同世界名牌全面接軌。
二、具體措施
(一)輪胎業
1、產品上,要加快結構調整,集中力量重點發展全鋼胎。力爭2007年實現生產能力300萬套,2008年實現400萬套。
2、規模上,爭取用3年時間實現輪胎生產能力過千萬套,銷售收入達到80億元,進入中國輪胎行業發展前列。同時按照專業化生產的原則,合理調整生產布局,實現輪胎集團化發展,增強競爭優勢。
3、技術上,要通過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高層次技術人才,形成梯級技術骨干隊伍,爭取用2年時間,建立自己的以“有限元分析”為中心的技術體系,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爭取用5年左右的時間,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靠技術領先、產品過硬來保證輪胎發展戰略目標的實施。
4、管理上,要發揮雙星的管理優勢,以內部市場化利潤承包為主線,夯實管理基礎,把雙星輪胎建成中國輪胎行業管理標桿企業。
5、經營上,要改革經營模式,建立名牌經營的業務員隊伍、代理商隊伍和自主銷售網絡,借鑒制鞋業的成功經驗重點發展專賣連鎖經營終端網絡,大力開拓國外市場、維修市場和配套市場,靠三個市場的擴大保證輪胎的規模發展。
6、資金上,將通過四個渠道進行融資:首先依靠每年的利潤留成和折舊基金自我積累、滾動發展;二是上市公司從資本市場直接融資;三是向銀行貸款間接融資;四是吸收戰略合作伙伴合資合作,借用外力發展。在具體資金運作上,通過年度預算控制投資進度。
(二)機械業
1、加大力度進行產品結構調整。重點發展高精尖的非標設備和高端砂處理設備,進軍高端市場,從整體上提高產品檔次和水平,爭取高端設備占到鑄機和橡機市場的份額由現在的40%左右提高到80%以上。
2、加大運作品牌力度。通過運作品牌把中低檔通用產品轉移到定牌加工企業,彌補自身綜合制造加工能力的不足,實現生產規模的最大化、市場占有率的最大化、綜合效益的最大化。
3、借助外力做大做強雙星機械。要加大措施,借外部的政策、人才、資金、技術,彌補自身的不足,在加強與科研機構合作,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尋求同國外大公司合資方面,爭取盡快有新的突破。
4、把技術創新作為雙星機械大發展的重點來抓。鑄機、橡機、環保、數控鍛壓各專業公司,要加大科研投入,通過技術攻關,掌握各專業的核心技術,全面提高雙星機械的整體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5、加大出口,加快進軍國際市場的步伐,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
6、雙星機械的發展,主要靠自我積累滾動發展和借助外力發展,原則上雙星上市公司不在資金方面進行大的增量投入。
(三)制鞋業
1、整合鞋業資源,理順產業分工,將冷粘鞋從雙星上市公司轉至雙星名人公司,使雙星制鞋業形成一個整體,一個拳頭,使雙星制鞋業的人才、技術、資金、渠道等各類資源的利用達到最優化,使企業投入產出的比例達到最大化,為雙星制鞋業長遠大發展和雙星鞋業名牌持續性發展消除產業分工不順的障礙。
2、調整產品結構,開發高端產品,占領高端市場,樹立高端形象,全面提升雙星母體鞋業名牌的知名度和含金量。
3、調整生產布局,該關閉的關閉,該擴大規模的擴大規模,該轉移的轉移,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競爭能力。
4、加大科研投入,創新技術、工藝,大力開發符合市場需要的適銷對路的新品種,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提高經濟效益。
5、大力發展營銷網絡和物流平臺,不斷規范、完善覆蓋全國的網絡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