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博會在各種高端平臺競技 寫就產業發展傳奇
近來各地各類博覽會紛紛亮相,但為何辦會、如何辦會、達到何種效果?引起對地方舉辦會展的一系列思考。盤點八屆國際鞋業博覽會(以下簡稱鞋博會),從中不難發現其能夠持續辦展的原因。
依托產業集群辦會展
晉江是我國最大的旅游運動鞋生產基地和世界運動鞋的重要生產基地。鞋業已成為晉江引以為豪的系列產業名片的一張“王牌”。全市現有鞋類企業3000多家,鞋類出口企業445家,從業人員超過35萬,年產各類鞋達9億多雙,年產值近200億元。其中,旅游、運動鞋總產量占全國的40%、世界的20%,產品60%打入國際市場,遠銷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市鞋業企業擁有32項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占全國運動鞋行業的一半以上,還有60多個福建省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361°”、“德爾惠”、“金萊克”3個品牌入選中國500個最具有價值品牌,“愛樂”入選亞洲品牌500強。
制鞋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配套工業的發展。目前,晉江從皮革、鞋材、化工原料、鞋機直至數字模都有區域內的專業廠家為成品鞋企業從事配套生產,并涌現出如宏瑋鞋材、清美鞋材、泰亞鞋材、盛輝鞋材、峰安皮革等一批規模化鞋材生產企業,形成了社會化分工、自主配套的一條龍生產協作群體。從一定意義上說,晉江鞋業產業的聚集區域優勢,為專業展會的成功舉辦奠定了堅實基礎。
依托市場發展辦會展
走入晉江陳埭,鞋店林立,商賈如流。陳埭鞋材市場與廣東東莞、浙江溫州并稱為全國三大鞋業原輔材料市場。在呈“井”字形的4條大街上,遍布著近600家鞋材店鋪,集鞋材批發零售、儲運、鞋機展銷為一體的鞋市,綿延達數公里。在這里,大至制鞋的機械設備,小到鞋釘鞋扣,只要是制鞋業需要的,應有盡有。“鞋材一條街”,吸引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鞋材鞋機客商入市經營,市場年交易額達80多億元,成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鞋材市場之一。
陳埭的鞋市處處呈現蓬勃的生機,但產業發展呼喚一個產業鏈完整、設施配套、經營有序的產業環境。“中國鞋都”恰逢其時,應運而生。
“中國鞋都”是福建省重點建設項目,占地200畝,總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建設獨立店面2478間,配套建設有2.8萬平方米的大型百貨大樓、7000余平方米的商務酒店,1.2萬平方米的物資倉庫及1萬多平方米的鞋都廣場和1400多個固定停車位。
憑借著市場規模和專業化程度,“中國鞋都”吸引了華昌、新來發、鳳竹、昌溢、健友、鴻潤、鴻保、源峰等晉江知名鞋材企業和一大批如浙江、廣東、湖北、山東等地的外地客商前來“安營扎寨”,謀求發展。目前,“中國鞋都”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鞋業專業市場,中國鞋材企業的旗艦市場。
除了陳埭的鞋材市場、“中國鞋都”兩大專業市場外,在不久的將來,一個制鞋基地———晉江(國際)制鞋基地將在內坑鎮誕生。該項目由華豐國際集團春秋大業(香港)有限公司投資興建,占地面積3500畝,建筑面積262萬平方米,總投資33億元。未來,這個制鞋基地還將重點擴展晉江制鞋工業生產規模,建立健全產業鏈,以規模效益和服務水平引入國際制鞋巨頭入駐投資合作,形成一個與國際市場接軌,擁有鞋機、鞋材、模具、鞋底、復合面布、成品鞋等完整配套服務體系的生產基地。
依托“內容為王”辦會展
從1999年起,晉江連續在自己的家門口辦了八屆鞋博會。鞋博會已成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和美譽度的專業展會,并正向國際知名鞋業展會的前沿靠攏。
舉辦鞋博會,晉江的“醉翁之意”在于:以鞋、鞋材、鞋機為媒體,以會展和論壇為載體,為鞋業產業的發展開辟新的空間,以鞋業產業的發展帶動其他產業的聯動發展。
舉辦鞋博會是主攻“轟動效應”,還是堅持“內容為王”?晉江選擇了后者。舉辦大規模、高檔次的會展是一個有效手段,辦一屆鞋博會,如同給晉江鞋業產業來一次“大換血”,使晉江鞋產業煥發青春。當前,應擴大鞋博會的帶動力和輻射力,提高辦展水平,使之成為鞋類產品和技術展示平臺、營銷平臺、信息平臺,成就新商機,實現互動共贏。
據統計,前八屆鞋博會客流量50多萬人次,合同交易200多億元。第九屆鞋博會的展位相當于首屆鞋博會的3倍。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正越來越被業內人士看好,成為鞋業的名展,成為晉江的一張名片。
除了在自己家門口參展,晉江還有300多家鞋業企業積極參加全國體育用品博覽會、德國杜塞爾多夫國際鞋展、美國拉斯維加斯鞋展等著名展會,在國內外各種高端平臺與國際品牌同場競技、盡顯風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