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毛絨制品企業創新開發能力仍顯不足
2006年四季度工業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及趨勢調查結果顯示,大中型工業企業設備技術水平先進,但新產品和自有品牌產品開發相對遲緩。
——近七成企業擁有先進水平生產設備。在全部被調查企業中,現有設備綜合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企業占66.4%,國內一般水平占32.1%,國內落后水平只占1.6%。分行業看,高技術行業的設備水平較高:通信電子行業有80%的企業設備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高居各行業之首,其次為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76.7%的企業設備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印刷業和記錄媒介業為76.5%,化學纖維制造業為75.7%,醫藥制造業為74.6%。傳統行業設備技術水平普遍較低:電力行業中只有37.4%的企業生產設備綜合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57.2%的企業為國內一般水平,5.4%的企業為國內落后水平;煤炭采選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和有色金屬礦采選業等重要資源開采類行業,過半數企業設備水平達不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標準。
——近八成企業新增了生產設備。調查結果顯示,2006年,79.5%的企業對生產設備進行了更新。其中,新增設備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占76.7%,國內一般水平的占23.0%,國內落后水平的只占0.3%。
分行業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有96.7%的企業在2006年進行了設備更新,其中新增設備達到先進水平的占93.1%,居全部行業之首;通信電子行業更新設備的企業占89.3%,其中,86.0%的企業新增設備達到先進水平;儀器儀表及辦公機械制造業為88.5%,其中新增設備達到先進水平的企業占81.1%;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為88.3%,其中新增設備達到先進水平的企業占65.7%;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為88.2%,其中新增設備達到先進水平的企業占79.4%。
——超過四成的企業沒有新產品推出。與企業設備技術水平形成對照的是新產品和自有品牌產品的開發較為遲緩。
調查結果顯示,2006年43.0%的企業沒有新產品推出。新產品推出較少的行業多為壟斷性或資源類行業,如煤炭采選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電力、水的生產供應業和燃氣生產供應業等,這些行業由于產品自身性質、特點所致,約80%以上的企業沒有推出新產品。
推出新產品企業相對較多的行業有,通用設備制造業,76.2%的企業推出了新產品;其次為儀器儀表及辦公用機械制造業(75.5%)、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75.3%)、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75.1%)和醫藥制造業(72.9%)。但這些新產品多為企業新產品,真正稱得上是全國或國際新產品的并不多。
——五成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中,自有品牌產品比重不足50%。調查結果顯示,50.9%的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中,自有品牌產品的收入所占比重不足50%,其中33.6%的企業產品無品牌。競爭性行業中,印刷和記錄媒介的復制業有77.3%的企業自有品牌產品的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不足一半,其次為服裝行業(71.6%)、皮革毛絨制品業(66.0%)、塑料制品業(64.4%)、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63.1%)和通信電子行業(61.8%)。
競爭性行業中,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業有60%的企業產品無品牌,其次為塑料制品業(45.4%)、家具制造業(42.9%)、通信電子行業(42.1%)、服裝行業(41.8%)和皮革毛絨制品業(39.4%)。
- 上一篇:海寧皮革城成立保護知識產權舉報中心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