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鞋企20億元建海外經濟貿易區博弈俄羅斯禁售令
冷!
在這個俄羅斯少有的暖冬,近萬浙商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冷。
4月1日,俄羅斯不允許任何外國人在市場從事零售經營的法律開始正式生效。
這意味著什么?
莫斯科街頭數以萬計的外國零售商,全得撤!
3個月以前,溫州鞋商葉云良就以10萬元的價格,甩掉了手頭價值50多萬元的鞋子,撤回了溫州。
自從去年12月俄羅斯聯邦政府令頒布以來,每到周末,各大市場就會上演華商甩賣貨物的景象。這些顧客更多地來自周邊城市,他們聞訊趕來購買低價甩賣的中國貨,一些俄羅斯商人則大批收購囤積,希望等中國人走后賣個好價錢。
但,并非所有在俄羅斯的華商都緊張不安。
2006年11月,在俄羅斯“禁售令”發布之前,溫州康奈集團董事長鄭秀康等人,悄悄加快了進入俄羅斯的另一種途徑。
把“中國制造”變成“俄羅斯制造”
禁售令對浙商就失效了
鄭秀康在做的,就是在俄羅斯建經濟合作區。把原來出口到俄羅斯的成品,以半成品運來,在當地加工,搖身一變,把中國制造變成俄羅斯制造。
這樣,禁售令對他的產品就失效了。
2006年9月19日,在中俄兩國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經濟貿易合作分會上,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宣布,溫州康奈集團持有65%股份的康吉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中標,拿下了在俄羅斯烏蘇里斯克建設經濟貿易合作區的項目。
但,鄭秀康不是第一個看到機遇的溫州人。
2005年11月3日,溫州市對外經濟貿易合作局、溫州市財政局以及鹿城區鞋業協會曾組團前往俄羅斯考察,尋找破解“灰色清關”的有效途徑。
在烏蘇里斯克,溫州另一家鞋企讓考察團眼前一亮。
瑞安鑫爾泰鞋業1998年就開始對俄貿易,2001年董事長蔡建林就不動聲色地在烏蘇里斯克成立了新公司,租了廠房生產。他們從溫州發送半成品,在俄加工的方式生產皮鞋、旅游鞋和拖鞋等產品。
蔡建林強調,“在烏蘇里斯克投產,把‘made in china'變成‘made in russian',產品進入俄羅斯不需要再通過海關,這樣就完全沒有清關的陰影。”
蔡建林的例子給了后來擔任溫州鞋革協會理事長鄭秀康很大的觸動。
鄭秀康是個敢想敢做的人,事實上他做成了比在當地建廠更劃算的貿易合作區。
溫州商人與灰色清關糾纏20年
上世紀90年代初,俄國內經濟蕭條,日用品嚴重匱乏,而中國的輕工產品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大批中國貨開始進入俄市場。
進入俄羅斯的溫州商人都對那個年代懷念不已。
最初的中俄貿易完全是民間自發的“中國倒爺“的物物交換式貿易,當年最能體現這種交易本質的一句話是:一船西瓜換回一車化肥。
莫斯科華聯總會第一副主席兼秘書長溫錦華,尤記得1993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陳紅和景崗山合唱的那首《好年頭好兆頭》歌里,甚至有“北京的倒爺震東歐”的歌詞。
再后來,一些俄航空貨運公司就做起了“包機包稅”生意,即發貨人在我國內發貨、交錢,收貨人在俄收貨,其間的運輸、通關、商檢等環節統統由貨運公司解決。
當年,俄海關委員會默許了這種做法,并從俄羅斯人辦的清關公司那里收取報關費。
這就是最初的灰色清關。
據俄官方資料,非法外國務工者漏稅給俄帶來的經濟損失,超過80億美元/年。有專家認為,這正是俄不惜冒著物價飛漲也要發禁售令的原因。
在之后的將近20年里,這樣的清關方式由于相比正規清關費用更低,效率更高而廣受青睞。但與此同時,這種非法的清關方式又成了埋藏在旅俄華商身邊的一顆“不定時炸彈“!
2004年2月10日至12日,俄羅斯內務部下屬的偵查委員會派出30多名警察突然闖入莫斯科艾米拉大市場,以華商貨物“沒有出關單和報關單”,“貨物的來路不明”,屬“走私品”為由,查封沒收華商貨物。
“其中損失最大的是溫州商人,被拉走的270個集裝箱占全部被扣貨物的85%,價值近2億。”在艾米拉事件中損失嚴重的溫州商人黃河介紹。
像這樣因為灰色清關問題遭遇“不測”的事情,在俄時有發生。
海外8個中國經濟貿易合作區
只有這一個是完全由私企投資的
2006年4月,溫州當地幾家實力雄厚的公司董事長接到原溫州市計經委主任鐘普明的電話,邀請他們參加一個由康奈集團主持的投資會議。
在這個會議上,這些董事長們第一次聽說了有關烏蘇里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的事。
烏蘇里斯克,距我國東寧口岸僅53公里,距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首府海參崴100公里,交通便利,火車直達我國綏芬河市。
在得到幾家企業的合作意向后,由康奈牽頭的康奈集團境外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之后又和黑龍江東寧吉信工貿集團合作,組建康吉國際投資有限公司,鄭秀康任董事長。
當年,在66家報名的企業中脫穎而出,康吉一舉中標。
而中國首批境外8個經濟合作區中,烏蘇里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也是唯一一個完全由私營企業投資的經濟貿易合作區。
據康奈集團常務副總裁周津淼介紹,經濟貿易合作區總投資額20億元人民幣,占地面積228萬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163萬平方米,建設期為5年,計劃引進各類企業60家。
招商的重點對象是我國國內具有競爭優勢的傳統產業和企業,包括皮鞋、眼鏡、皮裝、打火機、燈具、家電等行業。
進園區的企業能享受多大的優惠
拿一雙鞋子來算這樣一筆賬
正式招商還沒開始,就有6家鞋企進入了園區。
“來自有色金屬冶煉、木材加工等制造業,以及運輸物流和商務服務業等多家企業也正在簽署入駐協議。”周津淼說。
這些企業的踴躍是有道理的。
以最為典型的鞋企為例
以正規通關來計算,一雙半成品鞋出口的關稅為5%,而成品鞋的關稅則達到了15%。
如果是以灰色清關進入俄羅斯,按慣例先要通過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中轉,再由俄羅斯的清關公司通過灰色手段進入俄羅斯,一雙鞋子從溫州起運抵達莫斯科最少也要3個月。
如果把企業建在烏蘇里斯克,那么可以半成品鞋直接出口到俄羅斯,路上的時間可以縮短到1個月。“對企業來說,這意味著同樣的一筆資金,能當作3倍來用。”
而由于受包裝限制,一個貨柜的成品鞋最多大約能裝3000雙,但如果是半成品的話,一個貨柜能裝到18000雙,單是運費,前者要比后者高出6倍左右。
何況半成品在工業區完成組裝后,即可以標俄羅斯制造,根本不需要擔心因為灰色清關以及貿易壁壘問題。
對鞋類企業來說,哪怕算上俄羅斯當地員工較高的工資,以及建廠的費用,在園區設立企業所帶來的效益都是非常合算的。
受惠的不僅僅是鞋類企業,參與園區建設的一家溫州家具企業算了一筆賬,從俄羅斯的森林園區進口板材,運到國內的綏芬河,與直接運到貿易區相比較,每立方的運輸成本和稅加起來大約能節省120元。
“在園區設立企業,和單獨企業在俄羅斯建廠相比,不但享有更多的政策優惠,在勞工合法身份的取得、后勤保障以及建立銷售網絡方面都能得到園區完善的支持。”參與投資的一家溫州企業老總說。
有專家認為,禁令實施后,中國出口到俄羅斯的商品必須以公司的名義走正規渠道報關,實際上封堵了“灰色清關”的路徑。
而享有各種優惠政策的烏蘇里斯克(中國)經濟貿易合作區,無疑將成本次禁令的最大受惠者。
貿易合作區的設立
是在幫助俄國調整產業結構
3月26日,俄羅斯“中國年“揭幕。
康奈集團副總裁周津淼密切地關注有關兩國領導人會晤的每一則新聞,對于已經啟動的烏蘇里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來說,雙方政府的支持是園區的一大優勢。
周津淼說:“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將向入園企業提供政治、商業風險保險。而在經貿區配套設施、稅率以及勞工審批上,我們都獲得了俄羅斯政府的支持。因為歸根結底,我們實際上是在幫助俄國調整產業結構。”
貿易區的功能將不僅僅在于驅散灰色清關陰影。溫州市外經貿局副局長劉鋌認為,貿易區的設立,對于減少無序出口、規避貿易摩擦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最明顯的是,在烏蘇里斯克設廠,能繞過高額反傾銷關稅,進入遠東地區的其他市場。
“在企業赴俄考察的時候,我們已經進行了反復計算。”周津淼說,2006年10月份,歐盟實施16.5%的高額關稅已經降低了很多溫州制鞋企業的利潤。但如果從俄羅斯設廠造鞋出口到歐盟,將有效規避因反傾銷造成的巨大損失。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俄禁售令的發布,烏蘇里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將是受益者。”商務部研究院的一位專家說,“俄出臺零售業禁令,可以理解為是給那些來俄發展輕工業的中國企業掃清了障礙。中俄兩國之間的經濟合作,正從“倒爺扛大包”的初級貿易形式,向產業合作轉變。
灰色清關
蘇聯解體之初,俄羅斯急需進口大量便宜貨品。鑒于俄海關清關手續煩瑣,關稅混亂,為鼓勵進口,簡化海關手續,俄羅斯海關委員會允許清關公司為貨主代辦進口業務。這些公司與海關官員聯手,將整架飛機的貨物以包裹托運的關稅形式清關。后來,此清關方式被推廣到海運、鐵運和汽運,統稱為“灰色清關“。
“灰色清關”實質上是一種違法活動,因為清關公司只為一批進口商品中的一小部分貨物繳納足額關稅,其余部分則通過向海關官員行賄來通關。
俄羅斯禁售令
2006年11月,俄羅斯簽署一項法令,規定從2007年4月1日-12月31日,外國人將被禁止從事零售業。此外,從2007年1月1日起,外國公民一律將被禁止在俄羅斯從事酒類和藥品貿易。雖然2月12日,莫斯科市對此“禁售令”松了松口,但僅僅是允許外國商人租賃食品市場空攤位。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