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企建言歐盟貿易救濟政策:溫室里長不成大樹
“溫室里長不成大樹!”中國最大的民營鞋企之一奧康集團的代表向歐盟貿易官員建言。他們建議歐盟貿易救濟政策要順應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和市場經濟規律,不能保護落后產業。
記者從溫州奧康集團獲悉,中歐貿易官員30日就貿易救濟工具問題首度在北京舉行了研討會,邀請了相關企業和中外律師出席。奧康集團行政總監周威向歐委會貿易救濟司司長維尼格(Fritz。龋幔颍幔欤洹。祝澹睿椋纾┨岢觯澜缧瑯I向中國轉移是大勢所趨。歐委會應該從全球發展格局來看待中歐貿易,讓各方在公平的舞臺上展開競爭與合作。
2006年10月7日,歐盟開始正式對原產于中國的皮面鞋產品征收為期兩年16.5%的反傾銷稅,奧康等四家中國鞋業隨即就此向歐洲初審法院提起訴訟。周威說,奧康一年出口300萬雙皮鞋,其中60%出口歐洲市場,歐盟反傾銷使企業失去了近15%的歐洲訂單。目前中國有7200多家大中型鞋企,員工220多萬人,他們的就業也受到影響。
2003年起,奧康集團與意大利GEOX(健樂士)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雙方在研發、生產、營銷等領域都進行了合作。周威說,歐盟反傾銷不但損害中國鞋業的利益,而且增加了歐盟采購商和消費者的支出,還會使歐洲制鞋機械企業失去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而一些在中國進行貼牌生產的歐洲鞋企也會因此削弱競爭優勢。
2006年12月6日,歐盟執委會就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工具的使用,頒布《變化的全球經濟中歐盟貿易救濟工具》綠皮書,并向包括第三國在內的各界征求意見,3月31日是征求意見的最后期限。此前,商務部公平局在浙江、江蘇和福建等地組織了數場綠皮書座談會。奧康集團對歐盟反傾銷實施過程中的程序透明程度、執行公正程度,以及歐盟反傾銷法律的相關條款原則提出了質疑。
周威批評說,歐委會在反傾銷調查中,對中國產品進入歐盟后對消費者、進口商、以及轉移到歐盟外部的生產者利益也作了調查,但是調查的依據和數據沒有公開。整個調查程序中,歐委會也沒有向奧康、泰馬等未被歐方抽樣調查的企業作出關于"不審核市場經濟地位"的書面解釋,這讓企業不知所措。而且,歐盟《反傾銷條例》既規定要審核每一家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又規定了采取抽樣調查方式,解釋不夠明晰。此外,在反傾銷調查的損害認定程序中,損害因果關系審核、損害數據計算、采取的損害幅度和基礎等相關數據也讓企業無法信服。
- 上一篇:中歐首次就貿易救濟工具展開對話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