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埭40多家企業擬外遷
晉江陳埭,在過去幾年中已有45家企業前往外地生產,另有40多家企業準備購地外遷惠安、晉江池店等周邊地區。這是昨日陳埭鎮2007年度經濟工作會議上,鎮長王茂泉發言時透露的數據。
據分析,越來越擁擠的空間、勞動力短缺和第三產業欠發達,是當地規模企業外遷的主要原因。面對困境,陳埭鎮正在尋求破解辦法。鎮黨委副書記李德銘表示,陳埭將進一步完善第一工業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設企業總部商務區和第二、三、四鞋業專業園區,并逐步發展第三產業,改善人居環境,留住企業。
困境:
用地擁擠
制約規模企業發展
據統計,陳埭占地38平方公里,卻擁有3000多家企業。日漸擁擠的發展空間,讓不少陳埭規模企業受到制約。另外,陳埭全鎮制鞋產業雖已經形成,但還不完善,市場還無法實現專業、規范、規模運作。生存發展空間的制約,直接導致了規模企業外遷。
在勞動資源方面,有數據表明,今年開春后陳埭企業的開工率并不樂觀,中小企業只有60%左右。對此,李德銘分析說,陳埭目前的發展環境、企業管理水平等因素制約著高級管理、營銷人才的引進,并因此造成了勞動資源短缺。
此外,陳埭在第三產業、基礎設施上還相對滯后,也影響了企業的發展空間。長期以來,陳埭在金融、化工、資訊、研發、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所占比例偏小,對制造業的服務和拉動作用不明顯。據了解,目前陳埭每萬人擁有市級以上醫院至今為零,每個學校均生數為416人、教師數為119人,只及全國十強鄉鎮平均水平的1/3到1/2。
出路:
四大鞋業園區
為企業提供載體
針對越來越緊張的企業用地,李德銘表示,陳埭將積極拓展發展空間,結合晉江大橋沿線和沿海大通道建設進行合理規劃,盤活存量土地,做好用地儲備。特別是進一步完善第一工業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設企業總部商務區和第二、三、四鞋業專業園區,引導優勢企業、品牌企業、規模企業進入工業園區,配套發展新型工業園區物業管理模式,形成集產品研發、信息交流、科學經營管理等生產要素相對齊全的投資區。在今年下半年,陳埭還將強力推行30畝的職工公寓和120畝標準化廠房建設。
李德銘透露,未來陳埭將推進“南部四境老市場改造升級、陳泉七一路北段新市場拓展延伸,中部加快中國鞋都鞋材市場融市步伐,西部湖中路鞋材街整合提升”,以此促進南北中西四個交易區聯動并進,形成合理發展、功能齊全的鞋材專業市場新格局。而規劃建設集產品展示、訂單貿易、休閑購物為一體的“品牌鞋一條街”,將進一步擴大陳埭專業市場的區域影響力。
為改變第三產業的滯后,陳埭將通過改舊建新,按照晉江市城東區的定位,推進鎮區建設,加快實施花廳口、岸兜、南霞美等市級示范村的改舊建新工作。重點跟蹤服務大型商貿項目,采取市場運作模式,支持建設物流綜合配送中心、星級酒店,帶動配套服務業發展。選址規劃鞋材化工專業市場,為企業提供發展環境,培育新的“生財點”。
此外,陳埭還將全面實施“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工程,逐步改善陳埭人居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