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皮鞋產業期待重現輝煌
“雅安皮鞋”曾經是一個響亮的品牌,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雅安男鞋與上海女鞋在聞名全國,雅安皮革總廠年產皮鞋200萬雙以上,遠銷歐美及東南亞,然而,在90年代末,以該廠為代表的本土皮鞋企業開始集體滑坡,輝煌不再。現在,雅安皮鞋的發展如何?還能否找回過去的輝煌?
堅強默默孕育的希望
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雅安皮革總廠見證了雅安皮鞋輝煌的巔鋒。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浪潮滾滾而來,全國各地的知名鞋品牌迅速崛起,體制陳舊,觀念和技術均嚴重落伍的雅安皮革總廠,在市場競爭中倒下了,雅安皮鞋的輝煌也隨之不再。
不過,經過多年的“臥薪嘗膽”,雖然如今的雅安皮鞋產業仍然無法與當年的輝煌相提并論,但是仍有像“西雅達”、“楊皮匠”、“雅意.雅女”、“利奧利”等一批“新秀”脫穎而出。它們堅守著幾代人用心血澆鑄起來的雅安皮鞋品牌,憧憬著雅安皮鞋的再次振興。據統計,“楊皮匠”、“西雅達”等本土皮鞋品牌,在雅安及部分外地市場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均排在不少外地知名品牌之上。顯然,雅安皮鞋的營銷、產品質量和價格仍然能得到不少消費者的認可。
煩惱規模小仍是桎梏
“其實,我們雅安產的皮鞋,質量上是過得硬的。”市民李敏一直穿本地品牌的皮鞋,他認為,雅安皮鞋廠家欠缺宣傳力度,在規模上也大多不能和外地知名廠家相比。
事實上,規模小的確成為了阻礙雅安皮鞋產業發展的障礙。雅安皮鞋最初的200多家加工廠,現在碩果僅存50家左右,其中除少數中小型企業外,大多數只能稱得上手工作坊。簡陋的生產車間和設備、較落后的管理以及不完善的體制幾乎成為了通病。
另外,部分廠家的營銷網絡不夠健全,沒有自己的營銷網絡。殊不知當今的市場是供過于求的市場,是消費者的市場,廠家應該主動尋找經銷商、代理商或開設連鎖專賣店,輔以廠家直銷點來構筑營銷網絡。如果品牌知名度不高,可以考慮一下競爭者相對較少的二級乃至三級鄉鎮市場。
探索為了再一次崛起
“雅安皮鞋沒有根。”雅意皮鞋廠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很多雅安皮鞋企業甚至沒有自己的場地,僅靠租廠房進行生產,擴大規模根本無從談起。而“楊皮匠”某負責人也表示,雅安皮鞋企業都太脆弱,要想恢復元氣,需要政府的扶持。“雅安皮鞋的質量是過硬的,但部分皮鞋款式卻跟不上潮流。我認為在款式上應跟進知名品牌,實行大企業開拓款式,小企業尾隨其后。在第一時間拿到知名品牌的最新款式,可以考慮到溫州、廣州等地購款式。”該負責人說。
目前,雅安各家皮鞋企業的經營者的品牌意識和宣傳意識都在不斷加強,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嘗試開闊式的經營模式,使企業更具活力。先穩固本地市場,再向周邊大市場靠近,建立更大的市場,才能讓“雅鞋”重新煥發出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