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皮鞋養活三分之一璧山人
一年前,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皮革協會正式授予璧山縣“中國西部鞋都”稱號。
這座離重慶主城最近的縣城,已形成年產皮鞋6000萬雙、年產值近40億元、從業人員近6萬人的皮鞋產業,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20多個省市,還出口到東南亞、歐洲等地。
在規劃占地2600畝的鞋都工業園內,已入駐鞋企30家,包括來自浙江、四川、臺灣等地的鞋業大腕,總投資超過10億元。工業園內,已建起西部最大的鞋材交易市場,年交易額近20億元。
“60萬璧山人當中,有20萬人在皮鞋的產業鏈上工作。”日前,璧山縣制鞋辦主任孫華稱,坊間流傳的“一雙皮鞋養活三分之一璧山人”并不為過。
璧山人制鞋已有百多年歷史。清朝時期,便是遠近聞名的“皮鞋之鄉”。民國初年,制鞋企業達數十家,產品還成為華北、東北商賈的搶手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璧山縣委、縣政府開始有意識地培育這項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