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質優價廉在歐盟有競爭力
德國鞋業聯合總會業務負責人霍斯特·海德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德國2005年上半年進口的鞋類產品中,"中國制造"占了近一半。中國產的鞋因質優價廉,在德國乃至歐盟市場很有競爭力。
德國鞋業聯合總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上半年,德國共進口2.35億雙鞋,其中1.07億雙來自中國,約占進口總量的45%,高居首位。同期,德國從越南進口了3500萬雙鞋,約占進口總量的15%。
談到亞洲生產的鞋的不足之處時,海德認為,亞洲生產商往往為了降低成本,按照較低的質量標準選擇皮革材料,這導致鞋的質量無法達到一流水準。此外,亞洲產地和歐洲市場相隔遙遠,亞洲生產商對歐洲銷售市場行情反應較慢。受運輸不便等因素的影響,亞洲生產商有時會錯失商機。
他表示,德國和歐盟對有關鞋類的有害物含量技術標準有專門的法律法規,有害物含量不超標是進入歐盟市場必須滿足的基本條件。
海德說,在外國產品競爭的壓力下,德國鞋業生產商已針對市場形勢作出戰略調整。本土制造商仍在繼續進行結構轉型,保留含金量高,能夠在市場上賣出好價錢的品牌產品。其他產品大都搬到生產成本較低的葡萄牙、羅馬尼亞等東南歐國家和亞洲國家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