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洲鞋業無奈關停部分生產線
鞋業曾是南海平洲的區域品牌,以1200多家廠企、15萬多從業人員的規模,仍在珠三角地區“把持”行業風向。然而,作為典型的勞動力密集型行業,豬年開春至今,平洲鞋業毫不例外地受到了“招工難”的沖擊。記者調查發現,平洲超過50家鞋企因工人不足而關停部分生產線。
鞋業發展存在系列隱憂
記者前天采訪獲悉,招工難絕非平洲鞋業遭遇的唯一瓶頸,還有一系列隱憂,正如陰霾一樣籠罩在平洲這一“華南鞋業之都”上空,制鞋業和鞋機、鞋材配套產業,正遭遇發展過程中的“門檻”。
隱憂一:高強勞動和低報酬嚇跑了工人
已有20多年發展歷史的平洲制鞋產業,從手工作坊式制鞋到引進臺灣鞋商投資設廠、外商進駐,使制鞋這一勞動力密集型行業一度迸發出蓬勃的商機,最終形成了一個輻射全國的鞋品、鞋材、鞋機的產業集群體系,聲名遠播珠三角地區乃至整個華南地區。
跟部分勞動力密集型企業一樣,平洲鞋業近年來遭遇“用工荒”,今年則更為明顯。據記者調查,截至3月中旬,平洲有45%左右的鞋廠存在用工缺口,50多家鞋廠因工人不足而封停部分生產線,甚至有七八家鞋企因缺工到現在都還沒開工。
平洲鞋企同業會理事鄒安發告訴記者,制鞋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的生產企業,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工人,特別是熟練的工人。而因為較高強度的工作和相對較低的薪酬使不少工人春節回家后不再回來。記者采訪發現,關停部分生產線的50多家鞋廠,日平均上班時間均在10小時左右,而月薪只有700元—800元,遠低于近年來在平洲崛起的機械加工業、五金業和玉器業薪資水平。
三山工業區某鞋廠的陳經理說,他們廠原有750名工人,春節假期后回來的只有400多人,300人的用工缺口使他被迫關停了三條生產線;這段時間,他所在鞋廠四處張貼招工廣告,但前來報名進廠的人不到50人。隱憂二:熟練工技工短缺導致惡性挖腳。
平南工業區某鞋企負責人鐘先生透露,鞋企之間互相爭奪熟練工和技術工,甚至不惜用高薪誘惑挖同行的墻腳,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整個行業的不平衡發展。比如制鞋工序中最重要的“打版”技師,很多企業競相提價,月薪從幾千元漲到近萬元,但由于企業只知出錢而沒以誠留人、以發展空間留人,最終仍使技師辭職另投他處。
隱憂三:中小鞋企想做大做強遭遇融資難
資金問題也是多數平洲鞋企發展中遇到的瓶頸。據平洲某村一名負責人透露,目前平洲金融企業逐漸收縮了向鞋業發放貸款的口袋,部分想做大做強的中小鞋企較難融資。平洲鞋企同業會一位理事認為:平洲鞋企大多以貼牌生產為主,不少仍停留在家庭作坊式加工的水準,“地攤式”問題沒有解決,難以適應現代企業融資的形勢。
隱憂四:缺乏自主品牌阻礙企業長足發展
平西工業區某鞋廠的鐘主管透露:平洲鞋業比國內赫赫有名的“溫州鞋”起步早,不少溫州鞋企的老板曾經是平洲鞋廠的“打工仔”,但現在“溫州鞋”的發展已超過“平洲鞋”,這是因為“平洲鞋”長期沒有自己有影響的品牌,“融資難只是其中一個小門檻,缺乏自主品牌才是平洲鞋業衰退的癥結所在。”
鞋企負責人顧及眼前的利益,沒有意識到開發自主品牌對于企業長足發展的重要性,是平洲鞋業陷入“關停生產線危機”的首要原因。三山工業區某大型臺資鞋廠的生產部主管周先生自豪地向記者介紹:“貼牌加工很好,節省研發成本,資金回籠快。我們廠每年接到的訂貨單都比同行多,全是東南亞和歐洲的大客戶。”
但平洲鞋業的多數企業領導人沒有想到的是,缺乏自主品牌的產品,在外國“反傾銷戰略”時不時困擾我國鞋企的形勢下,更缺乏保護自身權益的能力。
隱憂五:廠房老化卻無充足土地擴建
由于平洲鞋業不少企業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發展起來的,目前普遍面臨廠房老化等問題。據平洲相關部門統計數據表明,平洲按照政策保留著6000多畝的農田保護區,這就使本來土地發展空間已不足的平洲鞋業顯得更加艱難。
“土地成本高,工業用地超過每畝30萬元,鞋企以目前的規模和實力很難‘消化’。”平洲鞋企同業會理事鄒安發說,隨著桂城的城市發展,平洲的第三產業迎來了新的機遇,為了騰出更多的土地資源發展第三產業,當地政府已經鼓勵部分工業企業在鎮內有序轉移或搬遷到鎮外,這其中就包括了曾是平洲稅收主要支柱的鞋企。
除了鼓勵部分仍以手工作業為主的鞋廠搬遷,平洲對部分硬件設施好、技術水平高的大型鞋企,則加強了產品創新和自主品牌研發方面的引導。據記者了解,平洲目前以扶持廣東鴻暉企業集團創建“6V”和露賽絲鞋業品牌為突破口,已經把政府投入2000多萬元建立起來的廣東鞋業技術創新中心轉制為企業運作,交由鴻暉企業集團公司全權管理,以此促進平洲鞋業樹品牌再發展。預計不久的將來,平洲鞋業將在樹立品牌、整合資源上有新的動作。
專家支出三招
重塑平洲鞋業
廣東紡織工業協會鞋業分會副秘書長、鞋類創新研究專家李天曉副教授指出,可通過三種主要途徑提高平洲鞋業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重塑“華南鞋業之都”的輝煌。
開展鞋業技術創新活動。當地政府和鞋企同業會應組織對影響產業集群升級的關鍵技術如材料、工藝等進行科技攻關,通過技術突破和成果推廣,不斷提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提高平洲鞋業與國際先進鞋業的對接程度,形成更強的客戶凝聚力。
加大自主品牌培育力度。平洲鞋企應遠學溫州鞋業、近學南海里水鎮的“星期六”等鞋業,制定自主品牌培育計劃。而當地政府應設立自主品牌培育基金,對有一定條件的企業進行扶持,爭取在3—5年內有3個以上平洲鞋業的自主品牌被市場認可。
積極開發鞋業人力資源。既然招工難,技術工緊缺,就可考慮建構平洲鞋業人力資源素質提升體系,如與佛山的部分職業技術學校聯辦鞋業加工等專業,并定期輸送在職員工前往專業學校學習,提高綜合素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