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鞋服品牌的崛起 催生貨柜產業的春天到來
美國西部大開發時,一個叫亞默爾的人加入了淘金大軍,可他不去淘金,卻在淘金者的必經之路上賣水;最終他成了億萬富翁。“賣水人”的故事正在溫州翻版上演。業內透露,溫州鞋類、服裝行業的快速發展,不僅讓溫州的鞋材、紡織原料等行業快速壯大,甚至給為鞋服專賣店做配套的溫州貨柜產業,增加了近10億元年產值。
蜘蛛王集團在全國擁有3000多個鞋類專賣店、專柜和專廳。只要開店,每個店都需要一套擺放產品的貨架。蜘蛛王集團副總裁許理敏表示,一個幾十平方米的鞋類專賣店,一套貨架的價格為幾萬元,“差不多是10平方米1萬元。”像蜘蛛王這樣一年需要七八百套貨架的鞋企,每年在貨架方面的投入,就超過2000萬元。
溫州鞋服品牌的崛起,催生溫州貨柜產業的春天到來。一位不愿公開姓名的貨柜企業老板說,2000年,他剛涉足這個行業時,溫州只有四五個同行,如今已發展成幾十家的規模了。但縱是這樣,每年7-9月,在鞋服企業秋季訂貨會前后,招商活動、品牌形象更新頻繁,溫州貨柜企業的生產速度還是難以跟上鞋服企業專賣店新開、更新的速度。“去年七八月份,我們的企業一天加班加點,也只能生產五六套貨架,但企業每天要二三十套。”一些貨柜企業已經計劃,今年要擴大生產規模。
據溫州鞋、服兩個行業協會統計,2006年溫州鞋類產值540億元,同比增長23%,在全國市場擁有35000多個專賣店,在數量上占據全國同行業的70%以上;奧康集團、紅蜻蜓集團、蜘蛛王集團等大型制鞋企業,每家專賣店均超過3000個。而2006年年產值402億元的溫州服裝行業,同比增長9%,已在國內市場開設了20000多個營銷網點。而每一個鞋服營銷網點的開設與形象更新,均給方興未艾的溫州貨柜產業提供了新的市場空間與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