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尋求突破發展瓶頸
破解資本土地人才技術難題
節后上班以來,晉江加強跟蹤監測經濟運行情況,著力破解資本、土地、人才、技術等瓶頸。
三項措施招攬人才
節后用工狀況是當下的一個熱點,晉江市要求各鎮(街道)規范勞動用工市場,加大對非法“工頭”的查處打擊力度,引導工人有序流動;要主動了解并盡力協調解決企業開工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破解措施,做好服務,促進節后企業盡早開工、順利開工。
晉江“三管齊下”夯實人才基礎。一是抓職業教育,促進泉州輕工職業學院、茄克科技職業學院盡早投建;加大對晉江職校、華僑職校、安海職校的扶持力度,培育更多與本地產業發展相匹配的技術人才;二是抓人才引進,用活博士后工作站、留學人員創業園等載體,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前來創業;三是抓勞動用工環境整治,用好企業欠薪保障調劑金,兌現“三不”承諾,著力營造良好用工環境,幫助企業留住員工、吸引員工。
“兩手抓”資本創新
在破解資本難題上,晉江市提出“兩手抓”,即“一手”抓規模企業改制上市,暢通融資渠道,進一步做強;“一手”抓好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工作,以最低風險、盡最大限度為企業融資提供服務。按照“改造儲備一批,重點培育一批,優先申報一批,發行上市一批”的思路,落實企業改制上市優惠政策,力爭2008年上市公司增至10家、2010年增至15家,打造證券市場的“晉江板塊”。近期要重點推進安踏鞋業、利郎服裝、興業皮革、梅花洋傘等企業的改制上市。
集約用地促“單產”
晉江要求企業集聚、集約用地,提高單位土地畝產。首先是以工業載體建設促企業集聚,在繼續抓好經濟開發區建設的同時,加快建設茄克、鞋機、印刷、雨傘等一批專業園,著力打造若干個產業鏈配套完善的產業聯合體。
其次是以標準廠房建設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用好泉州加工區這一平臺,加快推進首期15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及區內污水處理廠建設,加強招商選資,重點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規模較大的出口型企業,近期要加強符合準入條件、有入駐意向的23家企業的跟蹤洽談。同時,落實鼓勵建設標準廠房優惠政策,重點推進龍湖、東石、靈源等地建成一批標準廠房,引導中小企業入園發展。
“抓兩頭帶中間”促技改
面對技術方面的瓶頸,晉江提出“抓兩頭、帶中間”的做法,并發揮好對臺優勢。“一頭”是抓技改投入,鼓勵企業創立技術中心、添置先進設備、生產新材料新產品,實現從產品到專利的“蛻變”;“另一頭”是抓品牌創新擴營銷渠道,引導企業從單純依靠廣告等外延式創牌轉向注重企業個性、精神文化的整體策劃、包裝、展示、傳播上來,提高品牌含金量。“中間”即制造業環節,要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整合優化傳統產業,加快培植新興產業,力爭電子、能源、機械裝備等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