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房產人才爭奪戰在行業整合中打響
當葛優在《天下無賊》中裝模作樣地自問自答說“21世紀,什么最珍貴?人才”時,也許沒有人想到,和風細雨的杭州樓市會出現一場現實版的“人才搶奪戰”。
從3月6日開始,由本地實力派房產商——濱江房產集團導演的新年第一個大規模廣告推廣活動在杭州各大平面媒體相繼上演,廣告內容直指葛優口中的“最貴”——人才。廣告稱,2007年3月10日濱江房產集團將在友好飯店舉行專場人才招聘會,招聘人員范圍涵蓋項目公司經理、總師辦人員等12個崗位,崗位最高需求名額達47人之多。據濱江房產有關人士透露,此次招聘人員尚不包括該公司目前需要的金融、證券類人才。
“搶”人,行業整合不可避免的故事
如此大張旗鼓的招人舉措對濱江房產來說尚屬首次。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從2004年開始濱江房產連續三年位居杭州樓市的銷售冠軍,但直到去年初,該公司的員工人數仍只有百人上下,該公司的行事作風也一向以低調著稱。
“房產企業要做大做強,要有土地,更要有人才,”談起此次高調地招人之舉,濱江房產高層人士毫不避諱他們有借此機會,擴大本公司的影響力的想法,但更為主要的是,他們通過如此聲勢浩大、密集投放的廣告,能“搶到”更多他們中意的人才。
“在本地企業中,濱江房產因為薪酬較高,員工福利較好,公司穩定,前景又不錯,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但從去年開始,公司面對的已不只是本地企業,隨著多家全國性房產開發公司進駐杭州,人力資源的爭奪將會更加白熱化。”據悉,濱江房產在2006年一邊拿下“杭汽發”地塊、杭醫高專地塊和兩個公建等40億元的土地開發權,加上之前的土地儲備,未來幾年在杭州的在建、將建項目有10個之多,總建筑面積達260萬平方米。要擴張,自然一定要有人。
“人力資源的爭奪、整合,也是房產行業整合必然帶來的一個過程。從去年開始,萬科、華潤、復地等大批外地大牌企業相繼入杭,而本地不少中小企業卻又因為宏觀調控等原因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項目開始減少,有實力的公司則跟外地房企一起加快擴張,房產企業間的整合、并購也多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人力資源的整合自然也是在所難免。”在濱江房產副總經理朱立東看來,人力資源整合也是房產行業整合的一部分。
據了解,把“搶”人計劃列入公司2007年發展頭等大事的本地房產公司不只濱江房產一家,早在其之前,去年成功開發濱江大盤并吸納濱江區近百畝土地的杭州房產“新銳”瑞立房產已在媒體上發布信息招兵買馬。繼去年對集團員工進行大換血后,今年,宋都房產集團也在人才市場上繼續著他們新一輪的“搜人”工作。
而據業內人士分析,更大規模的“人才爭奪戰”還在后面。“本地企業是在擴容過程中補充新生力量,但外來軍團卻面臨著整個企業構架的搭建問題,他們需要的人才更多。房產行業因項目開發周期的關系,本身就是一個人員流動性特別頻繁的行業,更何況是在房產企業變故很多的宏觀調控背景之下?”百樂房地產建筑獵頭公司李小平總經理這樣評述2007年的杭州房地產人才市場。
據獵頭公司分析,雖然本地公司打響了今年人才搶奪戰的第一槍,但2007年這場人才爭奪戰的主角估計仍會是外地軍團。
在目前已進駐杭城的外地軍團當中,萬科、華潤新鴻基、復地、凱德等先遣部隊的人才框架已初步建立,但還有一些緊缺人才需要補充,以凱德置地為例,雖然他們已在2006年先后有過兩次專場的人才招聘會,但是,從該公司的網站公告上看,其對人才的需求還尚有數個名額的缺口。另外,這些企業對人才的考評、淘汰機制也決定了其今年會繼續活躍在人才爭奪領域。而在此后進駐杭州的中海、世茂、九龍倉、強生等企業的“搶人”計劃則還未顯山露水,但外來企業想要本地化,大規模的招人計劃將是在所難免,而這個時間就是2007年。
觀念,改變緣于外來軍團進駐
顯然,在如此氣氛濃厚的人才爭奪戰中,以萬科、華潤、凱德置地、復地等全國性企業組成的外來軍團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讓本地企業迅速感受到人才壓力的正是這些‘地產大鱷’,”說到杭州的人才爭奪戰,人們對于去年發生的萬科招人仍是記憶深刻。去年5月24日,萬科在事先沒有任何風聲的情況下,突然在杭州三大報紙上刊登整版杭州萬科公司招聘廣告,向社會招納土建、營銷、工程管理等20余個崗位的人才。“一者,此前杭州從未有房產企業會專門為招人發布如此密集的廣告,二者,萬科一反其他公司先拿地后招人的常規,在沒有拿到任何土地的情況下,高調招人,太出人意料了,”某房產公司一位高級管理人員這樣描述那天的情形,“一到公司,所有事同時都在傳看報紙,討論著這件事,一些人還打電話跟其他房產公司的人探討這件事,互相打探對方是否有跳槽的意圖。”
正是這一事件,讓本地不少房產公司的老板開始認識到了招人、留人、挖人的重要性。“原來雖然也都是在動,但因為杭州圈子比較小,動來動去也就是從東家跑到西家,加上房產公司互相之間向來也都比較和氣,基本上都是相安無事的。”但是游戲規則在一天之間突然改變了,這種改變深深地刺痛了很多本地房產企業老板的神經,他們也變得警覺起來。
但在宋都房產人力資源總監汪萍看來,相對于大規模的人才招聘來說,對房產公司影響更大的其實是“挖墻腳”事件。房產巨頭萬科就曾在深圳一手導演過精彩的“海盜行動”,從競爭對手中海房產狂攬地產專才,通過人才整合在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作為專業的人力資源工作者,一定要對競爭對手可能會對本企業感興趣的人才心里有數,對本企業一定要留下的,就要想各種辦法留住。”至于企業究竟如何留住人,汪萍認為,最好的還是企業本身的工作、就業環境,以及公司的發展前景,相對于全國性企業來說,本地企業同樣有著外地軍團無法取代的優勢。
也有觀點認為,外來軍團對本地企業的人才沖擊并沒有本地房產公司想象的那么大。華潤新鴻基杭州公司總經理助理陳進表示,由于外來軍團與本地企業之間在企業文化、價值觀以及對人才的需求上有著較大的差異,換句話說,適合本地企業的房產人才并不一定適合外來公司,因此,所謂的沖擊也很有限。
但另一家外來公司——浙江復地的總經理薛瞻千則認為,外地大牌企業對杭州本土企業與從業人員的觸動是顯而易見的,對杭州樓市來說,2007年會是一個由本地企業房產人才向外來企業流動的一年,而到2008年以后,隨著外來軍團各公司在表現上的差異,他們之間相互的人員流動會變得多起來。
落差,在挖人與跳槽間出現
不過,房產公司想要挖到合適的房產人才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同樣,對于努力尋求去大牌房產企業就業,尋求高薪、高職位的人來說,跳槽同樣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據浙江復地總經理薛瞻千介紹,雖然該公司目前已完成了大部分人員的招聘,但是公司急需的營銷總監和設計人才崗位,至今仍在尋找合適的人選。華潤新鴻基同樣也是繼續在為找一個適合自己企業的市場推廣人員而努力。
據百樂獵頭公司總經理李小平介紹,能夠獨立操作品牌房產開發項目的總經理,對房產項目定位、產品定位的專業人才,如總建筑師、設計總監、設計經理,或項目策劃、營銷策劃方面的中高級人才,如營銷副總、營銷總監、銷售總監、營銷部經理、銷售部經理等,以及具有資本運作方面經驗的人才,如財務總監、投資經理等,還有商業地產開發方面的中高級人才和專業人才,是目前杭州房地產行業最為稀缺的人才。當然,一般外來公司到杭州來都會自派企業老總與財務總監等高級人才,需要在本地招的大多是中層和普通員工。
另一方面,對于想跳槽的人來說,成功跳槽也不見得是一件容易的事。李小平說,外來的大牌公司確實是不錯,但這些公司一般都會比較強調誠信、低調、務實,換句話說,在這些很成熟的公司里,他們需要的是一顆精密的螺絲釘,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而這跟一個人的業務能力其實已無多大關系。恰恰相反,那些個性張揚、業務能力強的人可能更加適合本地的中小房產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