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節后首輪才市涌來三萬人 10類人才走俏
昨天,有超過3萬名07屆大學畢業生涌入南京三場招聘會,“引爆”新年第一波求職高峰。除了南京國展中心的大型綜合性人才招聘會,兩場針對應屆畢業生的專場招聘會也分別在江蘇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中心和南京人才大廈如期舉行,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我省2007年畢業生總數約35.5萬人,到目前為止已落實工作的畢業生估計約為20萬人。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跳槽族的加入、考研學生的第二次選擇、求職成功學生的“騎驢找馬”甚至回來過年的留學生也來“搶飯碗”……這些新出現的“求職軍團”無疑更刺激了工作還沒著落的10多萬應屆畢業生,不少求職的大學生壓力驟增,心情異常沉重——
[現場篇] 半小時散了20份簡歷
鏡頭一:
拖著行李找工作
昨天上午9點半,記者在南京國展中心看到一位拖著行李箱參加招聘的小伙子,他叫陳紅兵,是江蘇鹽城人,在江西的南昌大學念書。“知道這里有招聘會,昨天就坐車趕來了,但學校要開學,所以我中午就要坐火車回校,行李只能隨身帶著。雖然時間很緊張,但到這個時候了,好的機會總感覺越來越少,所以為了能回家鄉工作,就算辛苦一點也值得。”小伙子笑容中帶著一絲疲倦。來自安徽的尹淑蘭是特地趕來“投奔”朋友的。她的高中同學小歐在南京實習了一段時間,不過她覺得專業不對已經放棄了。“實習了一個月拿了600元,連在南京生存下去都困難。我租的房子還有1個月就到期了,因此找到一份好點的工作迫在眉睫。”小歐和小尹一邊啃著當作中飯的小面包,一邊看著黑壓壓的人群苦苦地笑著。
鏡頭二:
20份簡歷想不起投給了誰
遇到連云港的小王時,他正趴在國展中心門外的休息凳上填寫南京市人才市場的登記表。“我帶了20份簡歷已經全部發完了,我又買來這種登記表,很正規,可以當成簡歷直接投給用人單位。沒想到今天來了這么多人,早知道多帶些簡歷了。”小王懊惱地感嘆。當記者問及小王簡歷究竟投了哪些企業時,他竟然摸著腦袋回想了半天,最后只說出四五個:“只想多投點簡歷多點機會,我們這種被挑下來的大專生只能選擇這種方式推銷自己了。”
鏡頭三:
留學生也來“搶飯碗”
在南京市人才大廈的招聘會現場,記者還遇到了也來“找飯碗”的留學生。陶同學今年還在澳洲讀大三,雖然還有一年時間,可他已經加入了浩浩蕩蕩的求職大軍。他告訴記者,他學的是傳媒專業,在當地不能移民,找工作也屢受排外思想打擊。而近年國內海歸受歡迎的程度下降,許多海歸都不再享受洋墨水的光環,而自己當年成績一般,進的大學也只是澳洲三流的學府,所以比較擔憂歸國后工作難找。于是趁著今年春節探親,就來人才市場“預熱”。
[心態篇] 壓力大求職目標很茫然
急:找個單位先呆下來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隨著高校陸續開學,很多大四學生都已經趕回學校積極準備“第二季求職”。而進入3月份以后,離開校園走上社會的時間越來越近,很多學生就業的心情極為迫切。在南師大學社會體育的小胡大年初三就匆匆踏上了回校的列車。談及工作,他顯得很無奈。因為大四上學期躊躇滿志地把全部精力投入了考研,現在結果尚未揭曉,自知把握不大的他只得再將目光轉向求職,卻發現已是僧多粥少,很多以前不如自己的同學已經找到了工作,而自己卻還在漂著。無奈中他只能早早來到南京,并在外租好房子,希望盡早找個單位,先落腳也行。
苦:節后求職壓力更大
在采訪歸途的公交車上,記者碰到兩名前去人才市場求職的江蘇廣播電視大學的應屆畢業生。
其中一名潘同學告訴記者,年前就已經投了不少的簡歷,可是石沉大海。相較于年前,她的心情更加焦急,壓力也更加大。潘同學告訴記者,“沒找到工作在家里也呆不住,親朋好友見面就問工作的事,越問心越不安。所以前幾天我就已經回南京了,只要有招聘會我都準備去試一試。說實話,到過年還沒找著工作自己感覺是‘沒人要的’,也就沒多少資本再跟用人單位談條件了。春節前找工作還可以選選單位,但節后就只能希望有單位能挑到我了。”
[形勢篇] 10類人才最為走俏
把握需求信息更重要
據悉,我省2007年畢業生總數約35.5萬人,比去年的28.7萬人猛增了約24%。對相當部分還沒有找到工作的學生來說,年后的求職之路似乎更加坎坷。年后跳槽族的加入、考研學生的第二次選擇、求職成功學生的“騎驢找馬”……種種“求職軍團”使得學生的壓力會更大,把握崗位需求信息更加重要。
據了解,南京國展中心的這場招聘會約1000家單位進場招聘,職位總數達到18000個,均同比增長六成左右。南京市人才市場有關人士告訴記者,今年年后的首場招聘會就出現這樣的“井噴”態勢則有些特別。究其原因,首先是南京今年多項發展戰略實施,經濟的增長也直接帶動了各類經濟開發區以及電子、制造、商務、研發、物流、文化、房地產、生態、環保等多類行業的快速發展,在本次招聘會上這些行業的單位數量也比較多。其次,每年春節之后不少單位根據自身新的發展需求,開始啟動新一輪的招聘計劃,直接推動了節后招聘職位數的直線上升。而近幾年來,求職者也逐漸了解到每年才市職位數量的供給規律,因此他們能在春節后紛至沓來競爭眾多的求職崗位。
3-5月是求職黃金期
根據昨天首場招聘的統計分析,從總體需求來看,市場營銷、電子電器、IT、生產制造、人事行政、機械、財務審計、建筑、廣告、商貿十類人才最為走俏;從細分比例來看,市場營銷類占19%、IT類占11%、電子電器類占10%、工程機械能源類占9%、人事行政管理類占8%、生產制造占8%、財務審計占7%、建筑類占5%、廣告公關類占4%、商貿類占4%;從單位對應聘人員的學歷要求來看,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占6%,本科學歷占44%,大專及以下學歷占50%。“從3月到5月,才市將成為全年求職機會最多、對接頻率最高的繁榮時期,年后求職者應準確把握求職的這段黃金期,擴大求職的信息渠道。”有關人士提醒道。
[提醒篇]
小心三大“盲區”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盲目參加招聘會、盲目投放簡歷、盲目毀約是年后學生求職最易陷入的三大誤區。對此,江蘇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中心有關負責人指出,“第二季招聘”的求職壓力不會比年前輕松,大量考研族也將加入求職大軍,已經拿到工作機會的學生還在“騎驢找馬”,這些都會讓每個招聘職位的爭奪更加激烈。對此要給正在找工作的應屆生三點建議:
第一、節后招聘活動還將繼續,但會出現活動效果的兩極分化。一些參加招聘的中小企業面臨員工跳槽高峰,急需補充人員,但他們需要招聘的是“立即上崗型”的員工,因此這部分招聘需求主要針對的是成熟人才,學生在參加以后的招聘活動中要把握針對性,不要盲目奔赴招聘會。
第二,與節前相比,對應屆生來說“高質量”的崗位有所減少,部分學生在遭受求職挫折后產生了“賤賣心理”,盲目投放簡歷也是不少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有的同學到底投了多少公司,這些公司的性質都沒有搞清楚,只是一味地在應聘時廣泛撒網,等到了面試時對公司本身知之甚少,必然就被淘汰了。這對學生的求職生涯是非常不利的。事實上,一些名企、大企業曾經招聘過但仍有一些崗位空缺,學生可多方面搜集崗位信息,根據自身情況重新定位,主動出擊。
第三,對于部分手中已經有工作機會的學生來說,參加招聘會是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這主要跟一些學生找的第一份工作并不滿意有關。一般來說,到4月份就會開始出現學生頻頻毀約的現象,這種做法既讓企業對大學畢業生不滿,又對學生自身的發展不利。所以建議學生在決定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慎重,不要僅僅抱著“先找到一份工作”再說的心態,因為即使有幸找到了,但如果不適合自己,那么干了很短時間就跳槽,甚至長期處于動蕩的求職生活中。因此建議學生在應聘之前不妨再對自己徹底了解一遍,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到底是什么,認準了之后再謹慎投遞簡歷,之后還要變被動為主動,多詢問用人單位對于這次招聘的狀況,跟蹤該公司的招聘動態,避免盲目就業和盲目跳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