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百信鞋業:敗于資金鏈斷裂
在改革中破繭的中國民營企業,不斷經歷著政策調整和市場風雨,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危局,一次次跌落,一次次爬起。國家經貿委于2001年對我國1000多家民營中小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民營中小企業平均壽命為5.7年。記者綜合多種關于中小民營企業生存周期的報道得到的數據是,中國大集團公司平均壽命在7-8年,中小企業的平均生命周期在2.9—5年。
企業家創業的過程難免挫折和無奈。有人形容,商界在某種程度上與娛樂界相似:一批明星隱沒,另一批明星升起。喬贏、周作亮、李忠文、姜偉、吳炳新,這些創業者昔日曾經光芒四射,但今天的創業者也許已經不知道他們是誰了,而他們的功成敗退也成了教材中的經典失敗案例。
本報對以往和目前發生的典型案例進行了總結,探究這些企業和企業家的失敗時不難發現個中原因:一個企業失敗往往不是一種原因造成的,而是其中幾種,而且這幾種原因或互為因果,或并列,使本來可以走得更遠的企業漸漸遠離了人們的視線,令人感嘆不已。
“死穴”之一無米下鍋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產品是企業獲利的源泉,此“產品”是一個廣泛的概念,例如,咨詢公司提供的完善服務也是一種產品。企業沒有產品投放市場,就像過日子無米下鍋,巧婦亦難維系。
好產品首先應該適合市場需要,擁有固定的消費人群,定位準確,在相同產品中具有市場差異性、無可替代性,同時一定要有合理利潤。這是看似普通的“鐵理”。沒有產品就好像水煮魚、麻辣小龍蝦沒有鮮魚、活蝦,沒有鮮魚、活蝦,扔再多的料也不管用。如果大家都有活魚活蝦,那么辣子、川椒就要以正宗夠味取勝;如果都用辣子、川椒,那么火候、配料及至投料時間就要取勝,這也是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地方。
“器”不“利”是大多數企業做不大的原因。當市場被同類產品不斷蠶食,獲利空間逐漸縮小,那么處于劣勢地位的產品便退出流通。還是拿餐飲業來說,北京市場每個月約有2000家餐館關張,關張的是那些只能提供味寡色淡、降低食欲的“產品”的餐館,而擁有“秘制”水煮魚的沸騰魚鄉、蟹老宋卻正在謀劃開新店。榜樣:擁有“秘制”水煮魚的沸騰魚鄉、蟹老宋“死穴”之二資金洞穿
問:您覺得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最大的壓力來自哪里?答:資金不足。這是在采訪中最常聽到的對白之一。資金問題就是企業的死穴之一,一旦點中,不死也傷。很多不利因素的最終結果就是導致資金周轉困難,企業無以為繼。
民營企業融資困難,比國企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資金缺乏的苦楚,他們無法涉足一些先期投入大的項目,錯失發展機會;企業加速擴張時,往往因為遭遇資金瓶頸,一口氣喘不勻,影響整個企業協作;或者企業擁有融資渠道,熱衷做項目鋪張無度,資金繃的像一條橡皮筋,一旦一個地方斷裂,不但無從補救,而且往往殃及整個企業。這樣的典型案例比比皆是。
2001年,號稱中國第一家專業連鎖店的溫州百信鞋業,在未得到銀行支持的情況下,大量開店,最多時全國有100多家連鎖百信鞋城,資金被連鎖店消耗殆盡,資金鏈終于斷裂,創始人因拖欠貨款、涉嫌偷漏稅而逮捕,百信隨之倒閉。原鞋城已賣掉,但仍然難償其巨額貨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