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先戰略:安踏的品牌魔方
時代正處在多端變化的過程中,新環境、新科技、新材料、新經濟的沖擊和碰撞改變了以往的一切。企業也處在這種不確定的環境中,營銷開始失效、資金流面臨重壓,盈利模式開始不靈光!
當不確定性成為常態時,對于企業而言,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回歸到經營本質的基本面。為了獲得良好的利潤,就必須有效地降低成本,爭取更大的收入。鑒于此就要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創造顧客價值。
筆者將以中國本土運動品牌安踏作為案例,進行分析。闡述如何形成領先的規律,全面詮解領先之道的魔力,以及領先優勢如何造就安踏低成本的競爭戰略優勢,以供讀者借鑒參考。
產品多元化夯實競爭基礎
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說:“一個偉大品牌的核心是偉大的產品。產品是市場上最重要的元素。一般來說,市場領袖往往會提供良好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
安踏正是秉承這句話的真諦,于2001年率先實施產品多元化的產品策略,開始步入運動服裝、運動裝備(運動配件)等服飾系列產品領域,此時的同城兄弟卻還沉浸在收獲的愉悅中,事實證明當時安踏的決策是正確的。它的產品多元化,不但為渠道建設起到最大的助推力,并使之健康化;也提高了單點的盈利能力,使現金流良性化,在打破開店容易持店難的窘局上更是功勛卓絕。從另一個角度說,為消費者在終端上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大幅度提升了顧客的忠誠度。產品多元化的實踐,為安踏快速切入和深入市場,以及品牌資產的增殖和競爭優勢的形成,奠定了扎實基礎,從而大大地創造了增強贏利能力和市場認同力。
渠道整合創造顧客價值的核心能力
安踏的品牌成長,遵循產品被市場認可和渠道建設并重的市場規律,所以它能以渠道建設為核心,以四兩搏千斤的中國功夫建立自己完善的營銷網絡體系。
從1991年開始安踏著手在全國范圍內布局,用八年時間建立堅實且完善的銷售網絡體系,完成了第一步的布局系統。這第一步為未來品牌的快速發展鋪平了道路。1999年延請品牌代言人開始品牌推廣,以品牌拉力快速帶動渠道建設使之完善。讓品牌推廣落到實處,這樣兩者交相呼應,產生了強大的品牌覆蓋力。2001年安踏重新規劃、界定銷售網絡體系。對整個銷售體系進行了全面完善,從流通批發、專柜迅速轉為代理商和專賣店經營,且以分級經營的加盟模式進行合作,進行新一輪銷售體系革新。2003年至2006年,安踏用了三年時間基本上完成了從代理到自營的網絡體系構建,尤其在二、三級城市擁有極高的覆蓋率。
2006年市場態勢發生變化,安踏把渠道的重心轉移到旗艦店的建設上來,作為渠道戰略,重力推進整體市場終端升級運動。旗艦店作為展現自己實力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其魅力之大、營業力之強,真可謂是重塑市場的巨型銳器。新近安踏傳出消息,每年將花三個億以上資金投入在全國各大主要城市建設旗艦店。打造一種以休閑空間、文化體驗和俱樂部等相結合的多元功能的體驗會所。且將于2007年五一節前,實現“一個大城市有一個安踏旗艦店”。這種時刻為顧客創造參與和提供獨特價值的形式,透過旗艦店的渠道模式來完成,將形成市場的核聚變擴散力,成就安踏基業長青。
科技領跑實現新經濟的競爭優勢
科技是第一產品力,揭示出了科技對產品的重要性。
從2004年開始,中國大地就掀起一場科技熱的浪潮。科技改變商品,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主張,成為未來生活的主流文化。
安踏聽到了市場的呼聲,著力產品的科技化。安踏總裁丁志忠說:“技術研發是產品的生命線,科技是安踏的命脈。”為此于2005年設立“安踏運動實驗室”致力于腳型結構、運動工學和新科技的研究。例如:于2006年上半年在國內首先推出“A-FORM”足弓避震跑鞋系列,這是安踏最新的科研成果。這款鞋的暢銷,引起了國內其他品牌的紛紛效仿。在新經濟的今天,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而科技的創新,則鑄就了領先的優勢和主導著競爭的差異化。因此,更要依賴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才有可能實現在新經濟時代中永立濤頭!
專業運動力撥體育營銷頭籌
根據中國本土不規則市場的需要,安踏公司開始重新思考。品牌定位由原先的運動休閑過渡到今天的專業運動;品牌的核心價值也從原來的“我喜歡,我選擇”轉變為“Keepmoving永不止步”。品牌傳播也從“明星代言+CCTV5”的模式轉變為多元化的事件營銷的品牌傳播模式。2006年初,安踏公司再度進行品牌定位,確定走專業運動路線。“我們新的使命是讓超越自我的體育精神融入我們的生活,對強調專業形象的塑造更明確”,丁志忠說。例如:簽約代言人,從1999年開始,代言人有孔令輝、巴特爾、王皓、馮坤等運動員,這些運動員的運動精神和運動價值觀,為安踏品牌價值注入勃勃生機。從品牌傳播的角度而言,專業品牌要求相匹配的專業的事件營銷來塑造,專業的事件營銷要求相應的專業產品來支持,專業產品需要專業的傳媒來推導。這一原則現在成了安踏品牌傳播的模式。它的體育營銷活動有效地引領了本土運動產業的發展,以及提速了本土運動品牌的專業化和國際化的進程!
策略聯盟打造強勢品牌航母
現在的經濟特點表現出來的是規模化和微利。規模化優勢就要求進行資源的整合,企業間進行優勢互補、聯合成一體,打造航母核心優勢。安踏公司于是開始實施品牌聯盟戰略,強化和完善核心競爭能力。具體的實施聯盟戰略,主要有如下兩方面:
1、產品聯盟
為推進產品多元化的產品策略,必須整合上游供應商等資源的優化和重組,安踏采取了策略聯盟的路線,目的是為了使產品有競爭吸引力。比如,安踏籃球鞋的生產,早期與寰球鞋業合作,現在有與廣東的寶元集團合作,形成優勢聯盟。因為這兩者提供商都曾給耐克、匡威、阿迪達斯等品牌做代工。在不涉及知識產權的前提下,安踏與耐克在國內幾乎采用相同的生產線進行生產,只是制鞋材料略有不同,。服裝與配件的產品,也是如此,暫不贅述。
2、品牌聯盟
晉江運動品牌的經營者大都沒有共同價值觀,沒有標準,甚至藐視權威,大家各居山頭,沒有辦法形成聯合打拼的共同體。在這種狀況下,安踏卻能跳出怪圈,走出晉江,伸出雙手創造資源豐富的合作海洋世界,搶得先機。
3、賽事聯盟
2004-2008年聯盟中國乒乓球和排球運動,是為捕捉奧運商機的積極備戰;在提升安踏品牌認知度和保鮮度上起到巨大的光環效應。
發攻中國頂級聯賽CBA和CUBA,從此安踏進入一場高端籃球運動資源的爭奪戰,以及掀起本土品牌對抗國際品牌的反擊戰,推進了籃球精神與安踏品牌精神再一次大融合。
走出去演繹全球化傳奇
安踏于2001年就鉚定了走出去的國際化策略方向。對于國際化的做法,安踏走一條務實之路,采取追隨、創新、挑戰的態度
經過三年的市場拓展,安踏在俄羅斯市場份額占據第一。2006年,相繼在新加坡、希臘、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開起專賣店,同時又在匈牙利展開安踏業務;在捷克、烏克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并以此為窗口,全面拓展歐洲市場。2006年年底,安踏又在菲律賓開設分公司。安踏現已成立海外事業部,在海外市場的拓展方式都是采用設立分公司制,重心是以品牌行銷國際市場。
實現國際化的另一條途徑就是收購國際品牌。現在安踏進入創新的沖刺階段。在未來三年內安踏將收購國際前15名的運動品牌。寄言安踏演繹中國運動品牌全球化,一路走好!
結語
競爭的選擇原則是先者生存,速者制勝。所以說,把握領先競爭戰略,就是把握競爭的核心力。透過研究安踏品牌的領先之道,希望中國本土運動品牌的品牌主或經營者在不確定性成為常態時,應該做到能夠確定變與不變的要素,做好企業的基本面,加上速度的因素,實現快速反應,成就加速度奔跑的品牌夢想!
- 上一篇:成都鞋業市場調查報告
- 下一篇:零售連鎖數智化啟程 指標平臺+智能分析重塑業務洞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