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鞋”進商場為啥被拒
昨天黃昏,吳然、李軍等成都鞋企代表結束了與太平洋、沃爾瑪等商場超市代表的溝通,從而為雙方之間的可能合作建立基礎。據記者了解,“成都造”鞋產品“墻內開花墻外香”,在外地非常受歡迎,而在成都,鞋企的產品卻被多家商場、超市擋在了門外。目前,成都鞋企正謀求在代工同時打造自主品牌,而“成都造”進入本地商場超市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不只代工還謀自主品牌
昨天下午,一場主題為“攜手·開創成都鞋業品牌時代”的三方對話在西部鞋都有限責任公司進行。
對話一方是成都的鞋企代表,包括派中派、卡美多、丹露等公司的高管;另一方是包括西單商場、太平洋、沃爾瑪、易初蓮花等多家商場超市的代表。還有一方是來自政府部門的代表和四川大學的專家。
西部鞋都一位高管表示,過去幾年,四川鞋企發展迅速,以西部鞋都為例,集中在鞋都里的鞋廠有1700多家。據介紹,多家企業在代工做強以后開始尋求打造自主品牌,不過,盡管很多企業有非常好的銷售業績,但鮮有自己打造的品牌皮鞋進入成都超市、商場等銷售。
據記者了解,參加對話的多家鞋企是成都制鞋大軍中的代表,其生產的鞋產品出口到多個國家,其中有企業還為多個國外品牌代工。
本地鞋卻不受歡迎
據西部鞋都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彭軍介紹,“受市場和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成都的鞋企已經開始運作自己的品牌”。據了解,先前四川出口到俄羅斯的鞋產品其中一部分即是成都鞋企的品牌,而在四川的二級市場,有成都鞋企也推出了自己的品牌。
據悉,近年來,成都鞋企出口猛增,但隨著歐盟舉起反傾銷大旗、多個國家設立的貿易壁壘在一定程度上對川鞋的出口造成影響,這要求川企擴大國內市場的開拓,同時對代工也有一定影響;同時,代工在利潤分配上,制鞋企業的大部分利潤被分走,而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成都相當部分的鞋企完成資本積累,已經具備打造自身品牌的實力。據記者了解,目前年銷售過億的鞋企已有多家。
不過,成都鞋企打造的品牌進入本地市場時卻遭遇意外。“成都的商場和超市好像不太歡迎成都鞋企的產品。”在對話現場,有鞋企代表稱:“希望公司的鞋產品進到商場,但把圖片資料送到商場,直接就被打回來了。”這位代表稱,商場一看到是本地企業的產品,就直接推掉了。
品牌打造不足
“成都的鞋產品在本地一直很低調,品牌推廣顯得不夠。”一家商場的代表分析,成都鞋企在代工上很厲害,但這樣一來,前幾年自己打造的品牌很少,特別在本地的市場的品牌運作很少。
“盡管一些成都鞋企打造的品牌皮鞋質量不差、價格不貴,”但有商場代表坦言,“在商言商,商場更愿意選擇成熟的品牌產品。”
四川大學皮革工程系革制品教研室主任徐波認為,“成都造”鞋產品進入本地商場難主要是受到兩大因素影響,首先是溝通不暢,鞋企與商場、超市需要加強溝通;第二個因素是成都鞋產品在本土的營銷上要加快“造牌”。據分析,“成都造”鞋產品在外地很受歡迎,但很多成都人并不清楚成都鞋的實力,鞋企本身要在自身品牌的宣傳上加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