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傾銷未阻“深圳鞋”出口腳步
深圳市企業各施招法突圍,鞋類出口歐盟增長14.28%
深圳寶凱鞋業有限公司是一家臺資企業,年出口皮鞋1000萬雙,其中10%供應歐盟市場,最主要輸往意大利。去年,該公司歐盟訂單客戶比較穩定。
近年來,“毒鞋”事件、征收反傾銷稅等使中國鞋類出口歐盟遭遇各種壁壘。昨日,記者從深圳檢驗檢疫局獲悉,由于深圳企業應對有方,加大了對有害物質的檢測,優異的品質保證牢牢抓住了歐盟采購商的目光。有關數據顯示,2006年,盡管歐盟開征反傾銷稅,但我市鞋出口歐盟不降反升,其中批次增長了12.36%,貨值增長了14.28%。
歐盟揮動鞋類反傾銷“大棒”
深圳檢驗檢疫局負責人介紹,自2005年12月底,意大利衛生部檢出中國進口鞋的皮革中含有鎳等4種物質超標,“毒鞋”事件開始在歐盟蔓延之后,2006年歐盟對我國鞋類產品頻頻揮舞反傾銷大棒:4月7日起,歐盟對中國和越南產皮鞋征收為期半年的臨時性反傾銷稅,在6個月時間內,對中國進口皮鞋的反傾銷稅從4.8%逐漸過渡到19.4%。10月5日,歐盟部長理事會以13比12的微弱投票結果,通過了對中越皮鞋的最終反傾銷規定:從10月7日起,對中國和越南產的皮鞋分別征收16.5%和10%的反傾銷稅,為期兩年。歐盟反傾銷“大棒”最終砸向了中國的制鞋企業。鞋類是深圳的傳統優勢產業,反傾銷無疑給我市鞋類生產企業出口歐盟造成一定壓力。一些小型鞋廠由于難以適應“苛刻”的歐洲市場,來不及調整生產規模和產品結構,逐步銷聲匿跡。
深企各施招法實現突圍
目前,在深圳檢驗檢疫局備案注冊的出口鞋生產企業約200家。出口方向主要是美國和歐盟。
為了在歐盟市場站穩腳跟、擴大發展,我市許多出口歐盟的制鞋企業積極行動起來,各施“招法”實現突圍。雅華鞋業(深圳)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歐盟采購商對鞋的品質要求很高,非常挑剔。由于雅華在品質方面擁有優異保證和良好口碑,歐盟采購商同意承擔反傾銷稅。這樣,公司出口歐洲的鞋類價格和所獲利潤都沒有受到影響。去年公司對歐盟出口同比增長30%。
在積極尋求對歐盟市場突圍的同時,一些深圳的鞋類企業加大對其它國際市場及內地市場的開拓。如,深圳百麗鞋業有限公司通過在美國開設專賣店,擴大出口規模。同時,積極在內地拓展新的營銷渠道,提高市場占有率。深圳寶凱鞋業有限公司則準備向日本市場和中國臺灣市場進軍。
創自有品牌是上策
深圳檢驗檢疫局專家認為,盡管我市鞋出口歐盟受影響程度不嚴重,但情況也不容樂觀。過去幾年我市鞋產品出口歐盟增長迅速,但2006年的增速明顯放緩。
專家提醒深圳企業,在目前形勢下,要贏得更廣闊的國際市場空間,應該改變當前以貼牌生產、只賺取加工費為主的現狀,加強研發、改進工藝,向中高檔路線發展,從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的增長模式轉變,打造自有品牌。同時,可以通過加強與歐盟皮鞋制造商和進口商合作,走中外合資之路,并開拓海外專業市場,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擴大非涉案鞋的生產和出口,有效化解反傾銷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