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泉州鞋類出口超過23億美元
統計,2006年泉州檢驗檢疫部門共檢驗出口鞋類10.83萬批,貨值23.1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7%和6.2%,其出口量占福建省一半左右,占全國八分之一左右,在全國五大出口鞋類基地中列廣東東莞市之后為第二位,進一步奠定了泉州作為世界運動鞋主要生產基地的地位。
去年年初,受鞋類歐盟反傾銷調查、企業用工比較緊張、人民幣匯率調整、國外技術壁壘等多種因素的影響,1至2月鞋類出口出現小幅下降,3月份始,泉州鞋類企業克服各種不利因素,不斷求新求變,逐步恢復增長。并呈現六個特點:
一是品種較為齊全。從出口品種看,以中低檔運動鞋為主,形成從嬰童鞋到成人鞋,從運動鞋、拖鞋到皮鞋,品種較為齊全的格局。其中運動鞋約占出口總值的82%、拖鞋約占13%、皮鞋約占5%。
二是開拓國際市場力度加大。企業通過參加廣交會、華交會、以及國內外著名鞋類博覽會,甚至國外設立商務機構等多種方式開拓國際市場,調整市場的布局結構,積極走多元化發展的道路,鞏固歐、美、日市場,拓展東南亞及我國港澳臺市場,積極開拓俄羅斯、南亞、南美和非洲市場,取得了顯著效果,在上年出口美國、歐盟及中東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基礎上,銷售國家和地區增至目前的50多個。
三是出口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通過加強科技投入,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在確保市場份額的同時,不斷探索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據統計,2006年出口數為9.02億雙、同比減少了7.5%,但總貨值卻增加1.33億美元,平均單價增長14.73%;寰球、三興、鴻星爾克、匹克等公司逐漸加大自有品牌出口的比例,每雙單價比出口平均價高1倍以上。據福建檢驗檢疫局調查,鞋類企業生產出口產品中擁有自主品牌的比例,從上年的不到10%提高到占總數的21.49%。
四是企業管理水平提升。目前全市800多家出口企業中,先后引進100多條先進制鞋流水線,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許多企業積極引進人才,擴大生產能力,目前已有200多家出口企業推行和獲得ISO9000、ISO14000和生態紡織品認證,部分企業獲得了國家計量檢測體系認證、英國SATRA認證以及CQC產品認證。
五是實施品牌戰略初見成效。目前鞋類企業擁有“富貴鳥”、“安踏”、“特步”“匹克”、“幫登”、“木林森”、“金萊克”、“寶人”等馳名商標,“亞禮得”、“特步”、“匹克”等12個企業的產品榮獲中國名牌產品,而其中全國運動鞋15個中國名牌產品中泉州就占了11個。泉州寰球鞋服公司和泉州三興公司成為福建省出口鞋類免驗企業,占了我國鞋類出口免驗企業的三分之二。
六是應對國外貿易技術壁壘能力提高。充分發揮泉州市應對國外技術壁壘促進泉州擴大出口的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形成企業、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齊心協力,共同積極應對國外技術壁壘的局面。泉州檢驗檢疫部門主動收集、跟蹤相關的鞋類法規、標準、要求和動態,并及時向企業通報,幫助企業建立原輔材料,有毒有害物質的控制體系,并建立了國家認可的輕紡產品化學檢測實驗室。通過關口前移,做好原輔材料偶氮染料檢測工作,縮短檢測周期,不僅避免了出口鞋類有毒有害物質超標,而且提高了檢驗監管有效性,加快了通關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