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奈集團如何布局俄羅斯
在產品出口戰略、品牌輸出戰略運作獲得成功的基礎上,康奈集團又開始推行國際化第三階段的戰略——資本擴張,牽頭投資20億元開發建設我國首批境外八個經濟合作區之一——俄羅斯烏蘇里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
“在國外建立合作區不僅實現了資本擴張,也是溫企脫離競爭激烈的‘紅海’,開拓‘藍海’的全新方式。” 康奈集團總裁鄭秀康告訴記者。
在當前歐盟對中國實施反傾銷的不利情況下,康奈此舉被外界形容成了解決對俄貿易困惑中的星星之火。這是一次勇敢的嘗試,而其背后還有更多的鮮為人知的內幕。
變被動為主動
為什么是俄羅斯?為什么是烏蘇里斯克?
2005年11月3日,溫州市對外經濟貿易合作局、溫州市財政局以及鹿城區鞋業協會曾組團前往俄羅斯考察,尋找破解灰色清關的有效途徑。而烏蘇里斯克成了那次考察的重要目的地,因為在那里已有溫州企業落戶投資。
瑞安鑫爾泰鞋業1998年就開始對俄貿易,2001年董事長蔡建林不動聲色地在烏蘇里斯克成立了新公司,租了廠房生產。他們采取的是從溫州發送半成品,在俄加工的方式生產皮鞋、旅游鞋和拖鞋等產品。目前其13條生產線,一年可生產七八百萬雙鞋子銷往俄羅斯市場。蔡建林強調,在烏蘇里斯克投產的好處是沒有清關的陰影。蔡建林的例子給了考察團成員很大的啟發。
當然,烏蘇里斯克引起溫州商人關注的原因還不止這些。俄羅斯濱海邊疆區與中國黑龍江省接壤,是俄遠東最繁榮的地區,市場縱深廣,覆蓋面大。烏蘇里斯克則是濱海邊疆區第二大城市,是我國通往遠東、日本海沿岸的重要通道,離我國東寧口岸僅53公里,距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首府海參崴100公里,交通便利。烏蘇里斯克是西伯利亞大鐵路和遠東鐵路的交匯處,火車直達我國綏芬河市。很顯然,占領烏蘇里斯克是國內企業快速占領俄羅斯市場的一條捷徑。此外,烏蘇里斯克成為2006年首批中國設在國外的8個經濟貿易合作區之一,其背后體現的國家政策支持,也無疑給投資者喂了一顆定心丸。
目前,俄羅斯烏蘇里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已進入招商階段。據康奈集團常務副總裁周津淼介紹,該經濟貿易合作區總投資額20億元人民幣,占地面積228萬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163萬平方米,建設期為五年,計劃引進各類企業60家。招商的重點對象是我國國內具有競爭優勢的傳統產業和企業,包括皮鞋、眼鏡、皮裝、打火機、燈具、家電等行業。康奈集團總裁助理丁杏燦說,對于入園企業而言,利好的消息是國家提供部分固定資產投資補助、貼息貸款及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資助,為投資企業提供銀行保函和出口信用保險,這樣企業就少了后顧之憂。
康奈中標的臺前幕后
截至2006年11月底,國家先后批準了8個對外經貿合作區建設。2006年11月28日,海爾集團在巴基斯坦建成了中國第一家境外經貿合作區。據了解,作為首批境外八個經濟合作區之一——浙江華立集團與泰國安美德集團在泰國羅勇府聯合建設的“羅勇中國工業園”一期工程也已啟動招商。
鄭秀康透露,這個項目由國家商務部組織招投標,而參加爭奪這個項目的共有60多家國內企業,投標其實就像扳手腕一樣,除了實力以外還需要技巧,提供如何建設合作區的戰略規劃。雖然康奈具備一定的優勢,但是對于這場投標康奈還是做了充分的準備。自從2006年5月22日收到國家商務部的招投標書后,康奈回復了承諾函:承諾5年內入駐60家中國企業或者投資達到2.5億美元額度,并為企業提供優質的管理和服務。因為牽涉到5年內2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建行、中行的溫州分行均提出了貸款承諾,表示大力支持,同時提供綜合額度授信內的貸款融資安排。 2006年7月,康奈集團派出代表進京向商務部進行投資規劃闡述,報名的企業共66家,經過初選,康奈成為30多家入圍企業之一。9月19日,在中俄兩國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經濟貿易合作分會上,商務部部長薄熙來親自宣布中標企業,康奈集團一舉中標。
有人說康奈的成功是巧用資源的成功。因為康奈集團先是和萬全木業、華潤物資等國內著名公司成立了康奈集團境外投資有限公司,然后這家境外投資公司又和黑龍江東寧吉信工貿集團組建康吉國際投資有限公司,鄭秀康任董事長,強強合作使得康奈有了更足的底氣。
為什么南北民企可以聯手?實際上,瑞安鑫爾泰鞋業的蔡建林就是和吉信公司合作的。通過15年的經營,吉信在俄各界擁有相當強的人脈關系,并且對當地稅收、勞務輸出等各項政策也十分熟悉和了解。吉信集團在俄羅斯投資工業園區有很豐富的經驗,已經有7家溫州企業在園區內生產5年時間以上。從這些說明可以看出康奈用心良苦,因為吉信不僅僅是資本的合作者,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向導”,通過它才可以駕輕就熟。
“走出去”更要“走進去、走上去”
近年因在西方頻遭反傾銷,中國鞋似乎已被牢牢貼上“低廉”的標簽。但國內主要民營制鞋商卻不甘心只做幫人貼牌的配角。可喜的是,包括康奈在內有6家領先的制鞋企業不約而同開始了品牌國際化的步伐。
面對不斷增多的貿易壁壘,康奈制定了“三步走”的發展策略:一是“走出去”,即在國外開專賣店,避免采購中間商分薄利潤。目前,康奈已在全球20多個國家開設100多家專賣店,海外品牌皮鞋占康奈銷售額10%左右。同時,康奈集團還計劃在5年內開設1000家海外專賣店(柜);二是“走上去”,是指積極創新技術平臺,往高端化發展。走品牌化,殺進西方高端市場,這肯定是中國鞋未來的一大發展方向。2004年,鄭秀康斥資1000萬元,與英國全球性鞋類認證機構SATRA簽訂合作協議,在國內建立符合SATRA認證的世界級鞋類設計研發中心,康奈也開始了從一個標準的執行者向國際貿易技術制定者角色的轉化。作為雙方合作的第一個結晶,2006年8月28日,康奈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領先核心技術的高端“商務舒仕”鞋全球同步上市;三是“走進去”,打入當地主流商圈。如打算直接在俄羅斯設廠,走“產地化”之路,這樣,康奈生產的鞋不再是“中國制造”,自然不用受歐盟對中國鞋征稅的影響。
通過設立海外生產基地終久只是閃避之術,自從1989年結束意大利的學習考察之旅后,鄭秀康堅信只有讓鞋子更有技術含量,賣得更貴,公司才能走得遠。他向記者坦言,目前康奈正在國際市場上努力進行改變中國皮鞋品牌形象的探索——在國際市場上,康奈定位瞄準中高檔市場,決不參與價格戰。康奈皮鞋在海外的平均零售單價達到60美元,最高售價達到150美元。
“‘康奈’成為世界品牌,我想應該看得到的,因為我才30歲。我相信中國的品牌十年二十年之內會在世界上闖出一片天地來。但是像耐克、阿迪達斯那樣,不管是在發達國家還是不發達國家都做得那么好,也許還要很長時間。我想在一些國家我們可以先進去。”康奈集團年輕的副總裁鄭萊莉說。她試圖在海外施展更大的康奈品牌力量——目前在海外購買康奈鞋的70%是外國人,而康奈也專門為此架設了相應的研究部門,針對外國人的腳型,設計給外國人穿的皮鞋。
- 上一篇:軟底皮鞋銷路良好
- 下一篇:“世界杯經濟”升溫:零食和鞋服消費也“蹭蹭”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