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出口超億美元企業達58家 一般貿易出口重奪全國冠軍
廣東一般貿易出口在2001年被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浙江所超越。痛定思痛的廣東開始奮起直追,借由國家逐步降低外貿經營權門檻的政策春風,廣東出臺了一系列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
從2002年起,廣東一般貿易出口就明顯提速,終于在五年后重新奪回全國冠軍。
這一迅猛的增長態勢可以從近兩年的增幅中得到印證:2005年,廣東一般貿易出口增幅達到40.5 %,落后于浙江69.2億美元;2006年該項指標增幅達到50%,一舉將一般貿易出口總量推到全國首位。
“一般貿易出口,反映了多年來在加工貿易帶動下的產業鏈條溢出、示范效應,反映了民營企業、個體外貿工商戶等內生經濟力量的大發展,反映了一個地區外貿增長的可持續性。”省外經貿廳有關負責人如此表示。
私企貢獻28.6個百分點
廣州海關分析指出,在去年我省一般貿易出口50%的增幅中,有28.6個百分點是由私營企業貢獻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省私營企業出口首次突破300億美元,達368.9億美元,增長70.2 %,高于全省一般貿易出口增速20.2個百分點。
除私營企業出口迅速增長外,個體工商戶自2004年7月1日起享有進出口經營權之后,去年的出口達到17.3億美元,增長19倍,也成為廣東一般貿易出口的生力軍。
“去年一般貿易出口規模超千萬美元的企業已經達到1518家,這樣規模的企業在2005年只有777家。”廣州海關統計處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超億美元的企業個數更由2005年的36家上升到58家,如深圳華為、中興通訊、美的制冷,珠海格力電器、廣州虎頭電池和南海志高空調等,均是其中的佼佼者。
市場多元化克服貿易摩擦
在超過800億美元的一般貿易出口額中,機電產品出口323.3億美元,所占比重達到40.4 %;高新技術產品(與機電產品有交叉)出口87.5億美元,所占比重達到10.9 %.為各界所關注的紡織服裝、鞋類、家具等傳統大宗商品,也克服貿易摩擦的影響,取得了較為可觀的增長。數據顯示,服裝及衣著附件一般貿易出口193億美元,增長1.3倍;家具及其零件一般貿易出口32.8億美元,增長37.5 %;鞋類一般貿易出口19.8億美元,增長23.3 %.有關人士分析指出,我省傳統優勢產品能夠克服貿易摩擦的影響,與市場多元化策略密不可分。在對香港、歐盟、美國等市場出口保持一定增長的同時,對中東、拉美、非洲和大洋洲的一般貿易出口增幅分別達到58%、56.5 %、59.1 %和30.2 %.
民營企業出口猛增52.7 %
民營企業(集體、私營和個體工商戶)已經成為全省外貿出口的生力軍。去年全省民營企業出口593.9億美元,大幅增長52.7 %,遠高于全省整體出口26.7 %的增速。
深圳、佛山和東莞的民營企業出口位居前三甲,創造了全省民營企業近七成的出口額:深圳民營企業以出口274.4億美元,穩居全省民營企業出口值的榜首,佛山市民營企業2006年超越東莞市躍升第二位,佛山和東莞兩市分別出口72.6億美元和66.6億美元,增長47%和1 1.1 %.全省民營經濟出口額近七成來自深圳、佛山、東莞,超過九成均來自珠三角地區,充分說明作為區域協調發展重要力量的民營經濟,在全省各地區發展分布不平衡問題仍然很突出。
另據分析,民營企業在全省服裝、陶瓷、鞋等傳統商品的出口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原因在于:服裝、鞋、陶瓷等大多屬于勞動密集型產品,市場準入門檻較低,較為適合資金和技術力量相對薄弱的民營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