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并不單薄的反擊
1月8日,數家向歐盟提起訴訟的中國制鞋企業終于走在了一起。
他們搭建了一個中國鞋共有的面對國際貿易壁壘的自由的、靈活的平臺。
在紛紛擾擾的國際化、全球化呼聲中、浪潮中,我們需要反思,我們究竟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
——中國鞋業的國際化啟示
奧康集團管理干部上班的時候,發現自己電腦桌面上他們的總裁王振滔送給他們的話:
超乎常人想象的關懷,是明智;超乎常人想象的冒險,是安全;超乎常人想象的夢想,是務實;超乎常人想象的期待,是可能。
這段話寫在這個時候,頗有深意。
在2006年即將結束的時候,作為中國最大民營制鞋企業,奧康集團向歐盟法院遞交了反傾銷起訴書。直到此時,國內1600多家鞋企,只有幾家站在了奧康一起。有消息稱:福建300家鞋企已經完全放棄訴訟。
被普遍擔心為“單薄的反擊”的這場跨國“馬拉松”官司,這個時候,被稱為中國WTO過渡期結束后的“第一辯”。
WTO規則:痛與通
99%的鞋企選擇了沉默。
“其實,加入WTO以來,許多企業對這種游戲規則還不是很懂。一些企業感到訴訟費用壓力很大,另外對這種司法程序也不太熟悉。我想,不是這99%的鞋企不愿意起訴,我寧愿相信,他們是不懂!比11月29日,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直截了當地告訴記者,這次歐盟反傾銷終裁結果下來的時候,大家其實“都很亂”。
但這種局面的出現似乎恰恰加強了國內鞋企起訴歐盟的必要性。
“你只要看看歐盟這次為期2年的16.5%的反傾銷稅背后是什么就完全明白了。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一種嘗試。也就是說,如果這2年中國企業能忍受,那么第二步他們就會制定5年,前后等于是7年,中國鞋企就將輸得一塌糊涂!”看到這一點,王振滔十分焦促。
“去年上半年他們征收臨時反傾銷稅的時候,我們心里早就有了譜。去年10月5日,他們(歐盟)的裁決下來的時候,我們已經準備好所有的法律文本,此時我們已經堅定信心,必須要對他們起訴!
奧康毫不猶豫地起訴了,這是國內首家提出訴訟的制鞋企業。
消息一經傳出,國內外一片熱議。盡管不少人理智地看到奧康等幾家鞋企所處的劣勢,但商務部和海外許多機構還是給予了奧康這種行為和勇氣以積極的評價。
“目前起訴的這4家企業對國際官司比較了解,對游戲規則比較懂,是具有代表性的。其實,起訴不在于企業的多少,在于大家團結和支持,我相信這4家同樣能打贏官司。”在得到有“反傾銷訴訟第一律師”之稱的蒲凌塵律師的支持后,王振滔更是信心十足。
“我們認為勝訴的機會還是比較大的。但是,不管官司輸贏,對中國制鞋業來講,輸了也是贏了,贏了是更贏。如果我們贏了,歐盟也沒有輸,因為他們征稅兩年。中國企業也因此可能取消下一個5年。即使我們輸了,我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我相信,歐盟不來,其他國家還會來,畢竟我們加入WTO時間比較短,對國際游戲規則不是很懂。這次哪怕輸了,下一次其他國家來,我們會知道該怎么做!
王振滔認為,重要的恰恰是2年以后的事情。
“所以,在整個抗辯過程中,我們都特別積極主動。我們這樣做,第一是從行業的角度,讓他們聽聽我們的聲音,此外,我們也想通過這個例子學到很多的東西,可以把這個游戲規則摸透。我認為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反傾銷早一點出現,我們可以早一點學會WTO的游戲規則!
很早就提倡要“在大海里學會游泳”的王振滔認為,奧康的做法至少影響了企業以后在走向國際化道路的時候,遇到這樣的問題該怎樣去做!斑@次的反傾銷事件對中國鞋業的國際化來說,或許是一個好的開始。”
有專家指出,隨著中國鞋企海外市場的拓展,反傾銷等貿易壁壘遲早是無法避免的,沒有今年的歐盟,也可能有明年的美國。反傾銷現在來了,雖然來得很沒有道理,但中國制鞋企業可以借此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提升產業機構。有壓力,有發展,從這個角度說,反傾銷或許是件好事。
奧康的做法就體現了這一點。
去年9月4日,上海國際鞋類展的前夕,奧康聯合浙江大學等單位開發的重點技術創新項目量腳定鞋機宣告研制成功。這個機器不僅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還可以讓奧康實現“零庫存”管理,提升其信息化水平、產品創新設計能力及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它的成功研發,為奧康乃至整個鞋行業未來營銷模式的轉變起到了推動作用。
去年11月29日,奧康又與全球最大的華人門戶網站新浪網達成了戰略合作關系。新浪網除了為奧康提供先進的網絡營銷平臺外,還將對奧康抗辯反傾銷事件進行全面的跟蹤報道,在未來奧康力爭反傾銷訴訟權益的道路上,持續關注與報道,聲援包括奧康在內的中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應當積極爭取的正當權益。
中國鞋:利與理
“溫州皮鞋企業起訴歐盟這件事情非常好。因為從企業來說,它享有這個權力,如果覺得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可以尋求法律上的援助,這也反映了中國企業在國際貿易糾紛中更加趨于成熟,我個人非常贊賞這種做法!10月31日,歐盟智庫Eur-Ifri主任皮埃爾?德福安對中國最大的民營制鞋企業奧康集團向歐盟提起反傾銷訴訟如此評價。
早些時候,歐盟駐華大使賽日?安博也作了類似的表態:中國的一些鞋革企業決定采用法律手段,到歐洲法院起訴歐盟的反傾銷舉措,是非常正當的行為,對此他表示理解和贊賞。
事實上,中國企業爭取自身利益的這一做法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理解和認可。在奧康集團宣布聘請律師對歐盟提起反傾銷訴訟后不到一周,《歐洲時報》就發表了評論員文章,稱中國企業應大膽以法保權益。
“其實,我們已經注意到國際上的一些聲音,對奧康的行為是肯定的。這讓我們更加堅定必勝的信心。從這些聲音,我們也看到了國際社會的公義所在。我們相信,他們的法律是客觀的、公正的!
去年6月18日,王振滔代表中國鞋企專程去歐盟提出抗辯。當時他的言辭非常激烈。因為他認為他沒有做錯什么東西,也沒有犯罪。“后來他們把我帶到一個非常漂亮的公園吃飯,說今天為你的講話請你吃飯!鳖愃频脑庥龊芏。
此前的6月15日,在西班牙阿里肯特(Alicante)舉辦了一個西班牙鞋業論壇。王振滔也作為中國鞋業唯一代表參加,并發表了演講。
當時,西班牙駐華大使館經濟商務處參贊陸凱在發言中說:中國的制鞋基地在廣東和福建;中國幾乎所有的鞋企是國有、集體和三資的;中國年產鞋約60億雙,占世界的60%左右。王振滔當即用事實和數據反駁他:中國的制鞋基地除了廣東和福建,還有溫州、重慶和成都等;中國90%以上的鞋企是民營企業;中國年產鞋70億雙,約占世界的70%。制鞋行業是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后來,陸凱也承認,自己引用的數據已經過時。很多西班牙當地的企業和政府代表都當場表示,要派人到中國溫州來考察。
“這個時候,我覺得我代表了這個行業。至少憑借這樣一種行業責任贏得了更多的尊重!蓖跽裉嫌X得自己應該為中國鞋業爭取應有的公平和尊嚴。
“反傾銷訴訟要花不少錢。我認為花點錢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告訴他們,我們中國的鞋子不比他們差甚至要比他們更好。在今年9月5日上海的國際鞋業大會上,美國的零售主席就講了這句話,現在全世界的消費者的心目中沒有感覺到中國的鞋子比較差。這個觀念現在已經開始轉變了。”
事實上,從法律的角度講,中國鞋業也應該積極爭取自己應有的利益。
“反傾銷訴訟第一律師”蒲凌塵分析說,歐盟委員會沒有預料到對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后,會有150多家企業應訴。因此其啟動了WTO法和歐盟法都給予承認的抽樣調查程序,抽取出口量排在前十位的企業進行調查。后140多家企業同樣填了調查表,卻沒有被審核,直接因為前面那些企業沒有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而得到了同樣的結果。
那么,剩下的那些企業還需不需要填調查表?作為當事人,如果對于程序沒有可預見性,為什么還要去做?在反傾銷調查立案時,歐委會是要求所有當事人都必須提供市場經濟地位證明的,但又對遞交了資料的后140多家企業沒有任何說法。因此,我們認為《歐盟反傾銷條例》關于市場經濟地位的條款(第二條第7款)和關于抽樣的條款(第十七條)之間沒有銜接,有不太完善的地方。法院對于這兩個條款應該有個明確的解釋。
這是此案在法律上的要點,也是我們最重要的訴由。
從損害認定上來說,歐盟有些不太符合WTO法規,也不太符合自身反傾銷法的做法,比如在確定銷售與損害間的因果關系上、在調查的方法上、在反傾銷稅幅度的確定上等。關于這些方法,WTO沒有很細的規定,只規定了原則和框架。但我們可以往回倒推,證明歐盟的方法是欠妥的。
國際化:浴火重生
有關中國鞋子的三把火是中國鞋成長的印痕。
1987年8月8日的那場焚燒溫州鞋的大火鍛煉了王振滔,也燒醒了王振滔。他說,如果沒有這把火的話,奧康也不可能做到今天這么大。 第二把火是1999年12月15日,當時王振滔偶然碰到一個人說要在杭州舉辦一個溫州產品展,王振滔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個不可錯過的時機。他就說,去展覽的話是不是可以搞一點宣傳,后來那個人說:王總,不用什么宣傳,把產品做好就可以了。王振滔卻不這么看,他說做產品簡單,大家都知道溫州鞋的第一把火,現在這么冰天雪地的,我們是不是再點一把火?后來大家都說行,于是馬上就開始行動。 第三把火就是2004年西班牙燒中國鞋的那把大火。那把無理的火,讓全世界震驚,但留給中國鞋業的更多是無盡地憂思。 今天,與杭州的那把大火整整相隔7年。“我們現在要燒第四把火!蓖跽裉显亠@當年風采,“今天點的這把火,是把奧康推向國際化的一把火”。
目前,奧康與意大利第一鞋業品牌GEOX的合作,實現奧康品牌的飛躍,知名度、美譽度迅速上升;借助合作,實現了奧康技術、管理上的國際接軌;渠道互換也在穩步進行。奧康在歐洲、美國的渠道拓展正在進行,印度的市場也正在開辟。
從當前形勢來看,走國際化道路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通過這些年奧康自身的經營以及不斷地向別人學習,奧康已經具備了走國際化道路的基本條件,目前奧康正站在進入國際化的門檻上。所以,同樣是冰天雪地的時候,奧康點了起了這把火。
在這位善于也敢于點火的“中國鞋王”看來,反傾銷正是中國鞋國際化道路一個很好的開始。
“有人問我2006年最難忘的是什么,我說是江西農業大學一個接受過我們資助的大學生給我寫了一封信。在這之前他極其自卑、消極,而現在已經變得自信、樂觀,像完全變了一個人。這種成長和責任讓我感動。我們這次的反傾銷訴訟,代價也許很大,但作為最大的民營制鞋企業,我們奧康有這個責任。我們對國家、對行業至少作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未來,當我們中國企業更多走向世界的時候,還有更多挑戰在前面,我們需要各種準備。”
王振滔表達自己堅決要把官司打到底的決心:
任何一個中國企業家都要持積極的心態,不要認為反傾銷就是給我們打擊。若干年后,我們可能會感謝歐洲人的反傾銷,給了溫州鞋乃至中國鞋第二次鳳凰涅槃的機會。其次,國際化是個大課題,中國的產品國際化,不但要去迎合國際的市場,重要的是要讓中國的產品去引領國際潮流。
“所以,我們心里清楚,我們其實是在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而且我們充滿信心。正如我送給奧康管理干部的話:超乎常人想象的關懷,是明智;超乎常人想象的冒險,是安全;超乎常人想象的夢想,是務實;超乎常人想象的期待,是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