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鞋看成都


2006年12月12日,四川成都。陰霾的天空飄著小雨,用四川西部鞋都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彭軍的話來說:“這本不是一個適合舉辦采購節的季節”。然而就在這一天,2006中國女鞋之都國際采購節暨文化節隆重舉行。來自臺灣制鞋公會旗下的35家大型制鞋企業、俄羅斯海關15人團、制鞋王國意大利前任歐盟采購商主席東達先生15人團、世界鞋業巨頭臺灣寶成鞋廠、亞洲鞋王和中國十大鞋王齊聚成都。
當成都鞋企需要擺脫單打獨斗的局面,以探求更大范圍的突破而聚攏于中國女鞋之都這一大品牌下時;當四川鞋業的傳統模式已經跳脫地域經濟的限制,以集約式產業平臺的優勢接受來自世界范圍內的檢閱時,這次國際采購節的舉辦無疑是適時之舉。
透過此次采購節,中國女鞋之都蘊涵的發展潛力進一步得到體現和認同,其獨特的運作模式和高端的產業平臺鞏固了成都作為“中國女鞋之都”的地位。而隨之而來對成都鞋業的期盼和認可也讓我們不能不重視成都鞋業發展中的問題。在突破了發展瓶頸之后,依托中國女鞋之都品牌企業基地這一產業平臺,成都鞋業必將迎來更高的發展機遇。
搭建綜合產業平臺,掃清市場化障礙
參與采購節不乏國內國外知名鞋企的老總和專家,他們在贊嘆成都鞋業發展迅猛的同時,首先肯定了中國女鞋之都的發展模式,因為這是目前為止全國獨一無二的一個鞋業發展產業平臺。它以鞋業為核心,集產品設計研發、商貿展示、行政辦公、管理咨詢和物流配送等多種功能于一體,通過為國內外貿易商打造的創新貿易方式,為商家提供了一個高效、便捷、完善的一體化國際貿易平臺。
四川西部鞋都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彭軍一再強調其“市場化主導”的運作概念與過去政府投資建立的產業科技園不同,中國女鞋之都運營遵循“政府主導、機制創新、企業運作、產業推進”的方針。簡單來說就是依靠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政府來主導鞋業產業的發展;機制上,四川西部鞋都公司則是由武侯區和成都置信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成;而這個工業園區的建設均是嚴格依照市場化規律來運作;最終通過市場化運作得以促進產業的不斷升級。
這一創新的產業園模式在運作機制上完全考慮了市場化的因素,市場需要什么樣的產品是由產業說了算,這就避免了以往政府的巨額投入。政府現在只是專注于提供服務保障和資源,用小資金撬動了大市場,同時為武侯區現有的4000余家涉及鞋類的相關產業提供了一個綜合的產業平臺。
引入頂級服務機構,助推國際化步伐
既然是綜合服務平臺,便少不了全方位的配套服務。中國女鞋之都品牌企業基地提供了包括原料采購、產品設計、商務談判、外貿出口、運輸物流、金融法律及技術培訓等全面的服務支持。同時,為了助推本地企業的國際化步伐,在服務商的選擇上,中國女鞋之都企業基地將目光投向了更廣泛的國際市場。
成都造皮鞋要想成功登陸歐洲市場,前提條件是產品必須符合國際市場認可的各項標準。也就是說,必須要得到國際認證機構的權威認證。法國CTC的到來,為成都鞋企拿到這一“國際通行證”提供了更多的便捷。
在鞋類、皮革和皮具行業的質量監控、咨詢以及專業培訓水平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法國CTC,選擇與中國女鞋之都的合作并非偶然之舉。在進入中國兩年后,CTC同樣看準了“東鞋西移”給成都鞋業帶來的發展契機。其上海辦事處的劉謙先生認為,與其他制鞋基地相比,成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溫州面臨著產業轉移的尷尬,廣州泉州因勞動力成本增加的原因,鞋業的發展速度明顯減緩,另外在土地資源日漸匱乏的大背景下,位于中國西部的成都無疑成為中國制鞋產業絕佳的承接地。
在談到CTC能為成都鞋企提供怎樣的服務時?劉先生說:中國雖然是全球最主要的鞋業生產國,鞋產品出口量占到全球總量的68%,但目前中國只能稱作鞋業生產大國而并不是強國。這其中,質量成為最重要的制約因素。CTC作為一個專業且權威的技術服務機構,能為本地企業提供產品質量國際化的解決方案,在CTC的幫助下,成都企業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與國際主流市場接軌。
除CTC之外,還有世界頂級鞋機制造企業BC機械、專項物流解決商德國瑞維可物流公司落戶園區,這些專業服務機構的到來,將為成都鞋業力足于國際市場起到重要的作用。
突破瓶頸制約
中國女鞋之都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的,即使是處于轉折點的關鍵時候,仍不能避免遇到發展過程中的瓶頸。而中國女鞋之都的欠缺便是成都鞋業發展過程中的欠缺之處,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些不足,并掃清了發展的障礙之后,中國女鞋之都在中國鞋業發展史上應有的地位才能進一步得以鞏固。
瓶頸一:觀念
“成都企業的憂患意識不夠,企業主們很多安于現狀”,在肯定了成都鞋業的發展優勢之后,重慶紅蜻蜓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奕毅給出的這一建議讓人有點意外,卻也在情理之中。成都鞋業目前雖處于發展高峰期,但考慮到具體的企業,不知是受到成都一貫的悠閑氣氛“感染”還是做事方式過于穩健,大多數企業的發展速度不能夠與行業發展水平相匹配。不過陳經理也提到,有趣的是成都鞋業的大膽又是有目共睹,在色彩的搭配上往往能出其不意。CTC也提到了成都鞋企同樣的制約之處,他們的建議是轉變觀念———企業主觀念的更新是縮短愿景與實際之間進程的惟一方法。
鞋業雖然是一個勞動密集型企業,但在新型的市場經濟形勢下,面對需要提高技術水平的國際競爭要求,成都鞋業的發展需要企業主打破觀念制約,將眼光放長遠,注入更多的戰略性思考。
瓶頸二:研發設計
設計能力跟不上,一直是制約成都女鞋乃至中國鞋業發展的一個大問題。長期以來,成都鞋業一度充斥著貼牌生產和來料加工的生產模式,缺乏設計技術和研發能力的成都鞋業不僅只能賺取微薄的利潤,同時陷入了替他人做嫁衣的尷尬局面。
其實成都鞋業并不缺乏研發技術的后備支持。四川大學輕紡學院擁有全國皮革皮具行業最高規格的科研教學基地———皮革工程系、服裝系,能在人才培養、學術研發、課題研究方面為成都鞋業提供支持。同時四川西部鞋都有限責任公司也將進一步整合資源,在產業園中引入系統的皮革研發設計配套服務,著力為企業實現自主研發和自主品牌建設提供長久的支持。而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僅僅是如何實現研發設計到實際生產之間的無縫對接,同時完善知識產權的保護。
瓶頸三:品牌
成都鞋業目前面臨著一個快速發展期。彭軍坦言,過去成都鞋業做不大是因為這里沒有自己的自主品牌。品牌是實力的象征,是拓展貿易渠道的敲門磚。不過這種不利局面已被打破。隨著今年1月成都武侯區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皮革協會授予“中國女鞋之都”區域品牌后,它便成為運營商四川西部鞋都有限責任公司著力運營和打造的一個品牌。中國西部鞋都工業園所提供的所有服務便是基于這個品牌之下搭建的平臺而建立起來的。事實證明,“中國女鞋之都”這一品牌為成都鞋業的發展指明了道路,同時打出了響亮的一張牌。有了區域品牌,彭軍的底氣似乎更足了,在談到對中國女鞋之都的未來藍圖時,他信心十足地表示要在3至5年內,將“中國女鞋之都”這個品牌打造成世界知名的區域品牌,讓全球鞋業采購商都知道中國女鞋之都在成都,成都是中國女鞋的采購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