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老板,中亞找商機

緊盯歐盟是失誤 6000萬市場待開發
現在的哈薩克斯坦,氣溫已經是零下十幾度。與寒冷的天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南方的鞋企老板冒著嚴寒,頻頻來這里考察市場。記者了解到,由于受到歐盟反傾銷措施的影響,中國的制鞋企業正在將目光瞄準中亞市場。
迫不得已找出路
來自浙江溫州一家出口鞋業的單總經理說:“自從歐盟宣布對我國皮鞋征收16.5%的反傾銷稅后,國內很多專門面對歐洲國家的鞋企都不得不放假甚至倒閉了,我們的出口量也直線下滑。為期兩年的反傾銷稅,對我們來說根本無力承擔。”
“但如果參加反傾銷應訴,一是耗不起時間和精力,二是即使應訴,在兩年內也很難把官司打完,在這兩年的時間里,歐洲的經銷商也足以培養出新的供貨基地了。聽說中亞的市場非常活躍,歐盟這條路走不通,我們就走中亞。”單先生說。
來自溫州的徐總經理則顯得有些惱火:“由于歐盟反傾銷稅的政策,使得我們在廣交會上都不敢接大的訂單了,16.5%的反傾銷稅我們根本無法承擔。與進口商討論共同分擔反傾銷稅的合作又很難。最煩心的是,我們在上半年已經購買了明年生產用的材料,企業處于兩難境地:開始生產吧,僅靠國內市場根本消化不了,更何況,鞋的款式也不符合國內消費者的口味;但如果不生產,材料怎么辦?工廠里上千的工人又怎么辦?”
“不過,在中亞國家考察之后,我突然意識到,以前我們僅僅把眼睛盯住歐盟市場,實際上是一個失誤,中亞市場的發展之快真是出乎意料。更重要的是,中亞有近6000萬人口的市場,對中國鞋類產品依賴性非常強。”說到這里,徐總經理的臉上又添了幾分興奮。
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在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有98%是進口鞋,其中中國生產的鞋子由于價格低廉、質量日益提高而占據了這些國家和地區進口量80%的份額。
6000萬人要穿中國鞋
在這些國家和地區中,雖然俄羅斯鞋業發展略快,但由于生產工藝和款式比較落后,仍無法在鞋類市場中占據較大份額。而中亞國家經濟發展最快的哈薩克斯坦,至今也只有幾家皮鞋廠正常開工,而且僅生產工業勞保鞋,大多數鞋廠設備嚴重老化。而在這些國家中,約6000萬人穿的鞋幾乎完全依靠中國進口。
林福如剛剛從哈薩克斯坦考察回來,對于中亞鞋類市場的前景,他告訴記者:“中亞鞋類市場的需求,遠遠超出我們此前的想象。現在,每天通過新疆霍爾果斯口岸運往哈國乃至輻射到中亞、歐洲國家的鞋子,每天居然以數百萬美元的出口量計算。”
正在新疆采購皮鞋的瓦羅佳,是來自哈薩克斯坦的鞋類經銷商,他每年從中國采購的皮鞋超出1000萬美元。
瓦羅佳向記者分析道:“現在,中國鞋的質量明顯提高了,而且價格很便宜。假如我們放棄從中國進口,在本國生產,不但建廠投入大,而且上游皮革生產加工也存在很多短期內不易解決的問題。同時由于生產工藝、勞動力價格等原因,生產成本也會遠遠大于從中國進口的鞋類。”
來自哈國華人華僑協會的消息稱,往年,只有春季才是內地企業到國外考察的高峰時期,而今年國內南方鞋企老總則不顧哈國天氣嚴寒,紛紛前往考察。從11月份至今,協會已接待了14批從國內前來考察的鞋企老總。
中亞人愛旅游鞋
和皮鞋相比,中亞人更喜歡穿旅游鞋,這和他們普遍追求休閑輕松的生活方式緊密相關。學生喜歡旅游鞋是因為方便和輕松,而成年男子也為旅游鞋的輕便和舒適所吸引。
一般在家或是休息時,大多成年男性也穿著旅游鞋。但在正式場合,比如上班、做客、參加集會、婚禮等活動時,則必須穿著黑色皮鞋,而系鞋帶的皮鞋更被視為較莊重的款式。
相對男性對旅游鞋的鐘愛,中亞國家的女性消費者更喜歡中跟皮鞋。
靴子是女性冬季的必備鞋,通常成年女性都會備幾雙不是很高的黑色靴子,靴子內也以皮毛類保暖層為主。但近幾年各種彩色靴子也逐漸被當地年輕女性所追捧。
近年,隨著中亞國家經濟的逐漸復蘇,中亞居民的收入也增長迅速。
幾年前以廉價為主要優勢占據中亞市場的低檔皮鞋(靴),現在已經被中高檔鞋(靴)所替代,低檔鞋(靴)只能被邊遠農村或是經濟特別不發達地區居民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