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官員調查溫州“灰色清關”
近日,溫州來了一批俄羅斯檢察院工作組官員,此行目的在于對一年前發生于莫斯科市郊薩達奧特市場里的“查拉中國鞋事件”進行調查,了解相關的溫州鞋出口、運輸以及報關的情況,為打擊“灰色清關”收集證據。
溫商因“灰色清關”損失重大
2005年3月12日,大批俄羅斯稅務警察,來到約距莫斯科市南區14公里的薩達奧特花鳥市場,將儲放在該市場集裝箱倉庫的中國鞋強行拉走。這批鞋主要來自溫州納斯特鞋業等20家出口企業,共涉及100多個集裝箱,價值8000多萬元人民幣。而在今年,包括莫斯科市、俄第二大城市葉卡捷琳堡等城市又相繼發生類似的查拉鞋事件,涉案的中國鞋等貨物價值多達1.5億。
在這些事件中,雖然中國政府及當地駐俄使館和涉案企業紛紛就此事與俄當局進行交涉,但至今未能得到圓滿解決。
頻繁的拉鞋事件嚴重影響了中國鞋類出口企業的對俄出口貿易,由于位于莫斯科等地的倉庫頻頻被查,一些溫商已經相繼離開俄羅斯。
俄方加大打擊力度
對于“灰色清關”問題,中俄兩國海關已經草簽了相關議定書,建立了“灰色清關”磋商機制,俄羅斯方面對打擊“灰色清關”的力度也正在加大。
據溫州市鞋革協會透露,此次赴溫調查的俄羅斯官員一行四人。據俄方表示,同時還有近300余人的俄羅斯檢察院工作組將對中國曾經遭受 “灰色清關”地區企業情況進行詳實調查。
據俄有關官員介紹,來溫州調查主要是針對中方貨物如何從中國出口,期間,通過哪些運輸公司運到俄羅斯,最終又是由俄羅斯的哪一些公司報關的,該結果將作為俄羅斯總檢察院做最終結論時的參考證據,以解決對中俄兩國貿易造成惡劣影響和損害的“灰色清關”問題。
溫州鞋業界有關人士表示,俄羅斯是溫州鞋類出口的第二大國外市場,在俄方大力打擊“灰色清關”的背景下,近期內對俄的鞋類貿易情況仍不容樂觀,應及早轉變報關方式還是當務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