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賦壓力下的都市白領
關于個人稅賦的問題,城市白領們都很關心,上周有兩件事情印證了這一點。
一是國家稅務總局周一發出通知,炒股賺錢須自行報稅。雖然有關方面解釋只是要求申報并沒有決定征稅,但當日股市盤中還是跌了不少。
二是中國財政部部長金人慶透露,預計2006年中央財政收入將達到3.9萬億元,比去年多收9000億元。這是自1994年以來,連續十一年,稅收收入增長超過GDP增長。
在經濟發展當中,企業和個人凈所得絕對額在增加,但是在總的增長盤子里,稅收拿走的相對更多。這其實就是為什么都市白領對稅制安排十分敏感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的名義稅率在全世界范圍無疑是比較高的,但由于征管水平、納稅意識等種種原因,實際稅率低于名義稅率。
而在這一過程中,守法納稅人和收入渠道相對單一、更容易被監管的城市白領,成了基本上按照名義稅率納稅的一群。也就是說,這一群人的稅賦水平是高于社會實際稅率的。他們的“不平衡”便由此而來。
納稅其實就是一種為公共物品付費的行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受益者付費,否則就會導致資源配置不合理。因此,公民納稅是硬道理。當然,這種硬道理的條件是:提供的服務和公共物品應該是物有所值的。
在稅收制度安排層面,國家和納稅人是不同的利益主體。國家希望多收稅,這樣辦起公共服務來才有力量;而納稅人則希望少繳稅,在享受公共服務上搭便車。這就要求在進行相應制度安排時,調整、平衡好國家和納稅人之間的關系,同時盡量簡化手續,方便納稅人。
不久前世界銀行與普華永道共同進行的全球納稅成本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以每年872小時的納稅時間、47項需繳納的稅種、煩瑣的稅務條目和落后的納稅手段,在175個受調查的國家(地區)中,納稅成本高居第八位。
我們相信,中國城市白領一族,是國家經濟增長的貢獻者也是受益者,他們也是今天納稅的主體人群。對于繳稅和自行申報的新規定,包括炒股賣房所得的申報,他們也一定是積極執行的一群。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城市白領一群,乃是今天中國社會生活中壓力最大的人群之一,且他們收入來源相對單一。
一位網友寫道:在房價相對低廉時,我們剛剛大學畢業,薪水很低、買不起房;奮斗多年后,薪水雖然提高許多,但房價漲幅更猛,我們依然要做房奴;我們害怕35歲的到來,因為那意味著失業可能變成殘酷的現實;我們幾乎天天加班、透支生命,可一旦我們這些納稅骨干失業了、生病了,我們連每月1600元的收入都沒有時,會否看在我們納了那么多年稅的份上,給予反哺、退稅?
這位網友的言論提醒我們,國家在稅收制度安排層面應該加快改革。財政部官員也多次表明,中國正在進行的稅改重要原則之一是“寬稅基,低稅率”。我們還應該加上一句:嚴征管。也就是說,要改變目前“高稅率、松監管”的局面。事實上,今年已通過提高個稅起征點,體現了這一改革方向。
同時,稅收改革不僅要平衡好國家和納稅人之間的關系,也要平衡好不同納稅人之間的稅賦,包括計算稅賦時考慮供養人口、失業救濟能否適度與前期繳稅水平掛鉤等。當然最根本的是通過稅收和國家不斷增長的財政實力,為廣大納稅人提供良好的社會保障。
- 上一篇:寶姿特賣 白領翹班血拼
- 下一篇:女白領的四大隱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