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依托人才小高地 創建人才資源優勢
2006-12-19 11:08:53 來源:人事部人才市場公共信息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廣西是我國5個民族自治區之一。有著豐富的農業資源、礦產資源、旅游資源。當前廣西已進入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面臨多區域合作的新興機遇。要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質人才資源來支撐。但廣西人才隊伍建設還存在諸多的不適應,人才數量和整體素質還難以支撐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才問題已成為制約廣西發展的一個“瓶頸”。
依托人才小高地,另辟蹊徑建設高層次人才隊伍
廣西是后發展地區、民族地區,人才、財力資源有限,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不能完全套用沿海發達地區的模式,必須結合實際,另辟蹊徑。為此,廣西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堅持從實際出發,著力在局部地區、部分領域建設富有廣西特色的人才小高地,即集中廣西各方力量,采取特殊政策措施,依托廣西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重點學科和優勢企事業單位(簡稱“三重一優”),建設一批人才小高地,通過搭建一流舞臺,創造一流條件,營造一流環境,吸引、聚集和培養一批高層次人才和領軍人才,使他們有效發揮作用,促進人才資源整體性開發,實現人才強桂戰略的各項目標,為加快廣西發展服務。人才小高地特點是小而精、小而優、小而高、小而強和高層次、專業化、好環境、多樣化;建設目標是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原創能力、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人才,具有市場經濟頭腦、適應市場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優秀企業家;形成一批既有基礎研究、項目開發和推廣應用等不同層次,又有年齡梯次結構,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創業人才團隊,引領相關產業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創新。
2004年廣西自治區確定了首批13個自治區級人才小高地,2006年又確定了第二批8個自治區級人才小高地,其中分布在第二產業涉及汽車制造、工程機械、有色金屬等的人才小高地有10個。與此同時,已建立部門、市級人才小高地66個。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實踐,21個自治區級人才小高地顯示了旺盛活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表現在:人才聚集效應開始顯現,已吸引了大批的高層次人才前來服務和工作,引進人才676人,其中柔性引進院士33名,博士生導師96名,博士178名;科技研發水平顯著增強,首批人才小高地開展和即將開展的科研項目累計達794項,其中已開展的國家級項目92項,省部級項目572項,“第九屆國際傳統藥物學大會”和“第五屆亞洲水牛大會”等國際學術會議紛紛在廣西舉辦并已勝利召開;推動經濟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各人才小高地堅持產學研相結合,加速科研成果產業化,通過項目研發促進產業發展,為加快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如廣西汽車工業人才小高地所在的柳州市,2005年汽車產銷雙雙突破38.8萬輛大關,完成工業總產值(現價)219.3億元,約占全市工業比重的三分之一,成為拉動柳州市工業增長的第一大行業和拉動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增長點。
實踐證明,人才小高地不僅推動了廣西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且日漸成為應對國內外人才激烈競爭,吸引、培養、使用各類高層次人才的一個重要品牌。
創新人才教育培訓,建設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廣西自治區著眼于人才總量的增長和人才素質的提高,樹立大教育、大培訓觀念,重點提高人才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著力提高人才的創新能力。
按照廣西自治區黨委“1+1”培訓模式的要求,突出強調理論武裝這個根本;不斷強化人才履行崗位職責的專業基礎;堅持舉辦“時代前沿知識講座”和抓好各類出國培訓工作,幫助他們開拓新視野;切實加強人才實用技能的培訓;組織他們到延安、井岡山、百色革命根據地接受傳統教育,到艱苦與發達地方掛職鍛煉,鑄造時代最需要的優良品質。
在創新培訓形式,圍繞能力抓培訓上,首先探索培訓新模式。在大規模輪訓廳級干部中,探索以“自主性、菜單式、研究型”為特征的自選專題培訓模式,確定16個專題培訓菜單,供學員選擇學習。其次,探索教學新方式。選送骨干教師到美國哈佛大學學習案例教學,聘請中組部培訓中心名師傳授案例,提高黨校教師運用現代培訓方式的水平。同時,把課堂搬到現場,開展以研究問題、解剖案例為中心,現場考察、問題研討和專家評點相結合的現場教學。第三,探索培訓新途徑。依托中央黨校遠程教學網、全國組工網、清華大學遠程教學網等網絡資源,探索建立網上學校、網上論壇、在線學習園地等。整合有關資源,開設“干部論壇”、“干部夜校”、“周末黨校”等。
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為新農村建設服務
在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廣西自治區探索了“提高素質-對外輸出-回引創業-內轉就業”的農村人才資源開發新模式,用產業化思路推進農村人才資源開發,實現了由單純的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由自發性向有組織輸出轉變,由單向輸出向回引創業轉變。
廣西自治區試點開展縣鄉黨校教學與管理體制改革,著力構建一個體系、實現兩個拓展、推進三大創新。構建一個體系,就是由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構建“縣委黨校-鄉鎮黨校分校(縣直涉農部門黨校)-專業協會(示范基地)-黨員示范戶”構成的四級培訓體系;實現“兩個拓展”,將培訓對象和培訓內容拓展延伸到農村黨員干部與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三大創新”,就是創新培訓班次設置、創新教育培訓手段、創新培訓教學方法。從廣西自治區4個地級市10個縣、市黨校試點的情況看,成效十分顯著,僅半年左右時間,培訓了上百萬人次。
對政府部門強化服務,營造環境上。廣西自治區首先構建人才創業服務網絡。充分發揮縣、鄉鎮、村三級農村人才創業服務中心(站)的作用,建立農村人才資源庫和管理檔案,實現對轄區內農村勞動力資源的動態管理和服務。第二,重點做好推介服務。農村人才創業服務中心負責收集就業信息,聯系考察用工單位,有鑒別、有選擇地輸送農村人才;鎮、村服務站、分站則按照要求,挑選人才、組織報名、體檢和辦證工作,并為輸出人員代辦各種社會保險業務等。第三,建立維權組織,提供法律服務。向農民工開展基本權益保護、法律知識、城市生活常識等方面知識培訓,為農民工提供政策法律咨詢服務和法律援助。第四,營造創業的良好環境。鼓勵致富的外出農村人才回鄉二次創業,提供相關優惠政策。
依托人才小高地,另辟蹊徑建設高層次人才隊伍
廣西是后發展地區、民族地區,人才、財力資源有限,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不能完全套用沿海發達地區的模式,必須結合實際,另辟蹊徑。為此,廣西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堅持從實際出發,著力在局部地區、部分領域建設富有廣西特色的人才小高地,即集中廣西各方力量,采取特殊政策措施,依托廣西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重點學科和優勢企事業單位(簡稱“三重一優”),建設一批人才小高地,通過搭建一流舞臺,創造一流條件,營造一流環境,吸引、聚集和培養一批高層次人才和領軍人才,使他們有效發揮作用,促進人才資源整體性開發,實現人才強桂戰略的各項目標,為加快廣西發展服務。人才小高地特點是小而精、小而優、小而高、小而強和高層次、專業化、好環境、多樣化;建設目標是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原創能力、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人才,具有市場經濟頭腦、適應市場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優秀企業家;形成一批既有基礎研究、項目開發和推廣應用等不同層次,又有年齡梯次結構,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創業人才團隊,引領相關產業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創新。
2004年廣西自治區確定了首批13個自治區級人才小高地,2006年又確定了第二批8個自治區級人才小高地,其中分布在第二產業涉及汽車制造、工程機械、有色金屬等的人才小高地有10個。與此同時,已建立部門、市級人才小高地66個。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實踐,21個自治區級人才小高地顯示了旺盛活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表現在:人才聚集效應開始顯現,已吸引了大批的高層次人才前來服務和工作,引進人才676人,其中柔性引進院士33名,博士生導師96名,博士178名;科技研發水平顯著增強,首批人才小高地開展和即將開展的科研項目累計達794項,其中已開展的國家級項目92項,省部級項目572項,“第九屆國際傳統藥物學大會”和“第五屆亞洲水牛大會”等國際學術會議紛紛在廣西舉辦并已勝利召開;推動經濟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各人才小高地堅持產學研相結合,加速科研成果產業化,通過項目研發促進產業發展,為加快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如廣西汽車工業人才小高地所在的柳州市,2005年汽車產銷雙雙突破38.8萬輛大關,完成工業總產值(現價)219.3億元,約占全市工業比重的三分之一,成為拉動柳州市工業增長的第一大行業和拉動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增長點。
實踐證明,人才小高地不僅推動了廣西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且日漸成為應對國內外人才激烈競爭,吸引、培養、使用各類高層次人才的一個重要品牌。
創新人才教育培訓,建設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廣西自治區著眼于人才總量的增長和人才素質的提高,樹立大教育、大培訓觀念,重點提高人才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著力提高人才的創新能力。
按照廣西自治區黨委“1+1”培訓模式的要求,突出強調理論武裝這個根本;不斷強化人才履行崗位職責的專業基礎;堅持舉辦“時代前沿知識講座”和抓好各類出國培訓工作,幫助他們開拓新視野;切實加強人才實用技能的培訓;組織他們到延安、井岡山、百色革命根據地接受傳統教育,到艱苦與發達地方掛職鍛煉,鑄造時代最需要的優良品質。
在創新培訓形式,圍繞能力抓培訓上,首先探索培訓新模式。在大規模輪訓廳級干部中,探索以“自主性、菜單式、研究型”為特征的自選專題培訓模式,確定16個專題培訓菜單,供學員選擇學習。其次,探索教學新方式。選送骨干教師到美國哈佛大學學習案例教學,聘請中組部培訓中心名師傳授案例,提高黨校教師運用現代培訓方式的水平。同時,把課堂搬到現場,開展以研究問題、解剖案例為中心,現場考察、問題研討和專家評點相結合的現場教學。第三,探索培訓新途徑。依托中央黨校遠程教學網、全國組工網、清華大學遠程教學網等網絡資源,探索建立網上學校、網上論壇、在線學習園地等。整合有關資源,開設“干部論壇”、“干部夜校”、“周末黨校”等。
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為新農村建設服務
在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廣西自治區探索了“提高素質-對外輸出-回引創業-內轉就業”的農村人才資源開發新模式,用產業化思路推進農村人才資源開發,實現了由單純的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由自發性向有組織輸出轉變,由單向輸出向回引創業轉變。
廣西自治區試點開展縣鄉黨校教學與管理體制改革,著力構建一個體系、實現兩個拓展、推進三大創新。構建一個體系,就是由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構建“縣委黨校-鄉鎮黨校分校(縣直涉農部門黨校)-專業協會(示范基地)-黨員示范戶”構成的四級培訓體系;實現“兩個拓展”,將培訓對象和培訓內容拓展延伸到農村黨員干部與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三大創新”,就是創新培訓班次設置、創新教育培訓手段、創新培訓教學方法。從廣西自治區4個地級市10個縣、市黨校試點的情況看,成效十分顯著,僅半年左右時間,培訓了上百萬人次。
對政府部門強化服務,營造環境上。廣西自治區首先構建人才創業服務網絡。充分發揮縣、鄉鎮、村三級農村人才創業服務中心(站)的作用,建立農村人才資源庫和管理檔案,實現對轄區內農村勞動力資源的動態管理和服務。第二,重點做好推介服務。農村人才創業服務中心負責收集就業信息,聯系考察用工單位,有鑒別、有選擇地輸送農村人才;鎮、村服務站、分站則按照要求,挑選人才、組織報名、體檢和辦證工作,并為輸出人員代辦各種社會保險業務等。第三,建立維權組織,提供法律服務。向農民工開展基本權益保護、法律知識、城市生活常識等方面知識培訓,為農民工提供政策法律咨詢服務和法律援助。第四,營造創業的良好環境。鼓勵致富的外出農村人才回鄉二次創業,提供相關優惠政策。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京津冀簽訂三項人才開發合作協議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